1、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智不割。《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2、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3、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4、乡原,德之贼也。——《论语·阳货》。
5、集体的习惯,其力量更大于个人的习惯。因此如果有一个有良好道德风气的社会环境,是最有利于培训好的社会公民的。——英国)培根
6、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7、人们的激情存续之期,不会长于生命中断之时。
8、有真道德,必生真胆量。凡怕天怕地怕人怕鬼的人,必是心中有鬼,必是品行不端。——宣永光
9、那些被判死罪的人们,有时会对死亡做出坚
10、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
1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12、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3、有学问而无道德,如一恶汉;有道德而无学问,如一鄙夫。罗斯福
14、当我们以为理智和洞察力是两个不同的东西时,我们是弄错了,洞察力只是理智的灿烂光芒,这种光芒渗进事物的深处,在那儿它注意值得注意的一切,领会似乎不可理解的东西。同样,也还应当承认:那些我们归之于洞察力产生的所有效果,也属于理智之光的范围。
15、遵照道德准则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希腊)
16、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7、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取诸人。——《孟子·万章上》。
18、良心!你是善与恶的万无一失的评判者。(卢梭)
19、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20、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
21、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22、谁能从道德败坏的地方脱出来,还保持洁白,便是有了最伟大的功德。——显克微支
23、知往日所行之非,则学日进;见世人可取者多,则德日进。——王永彬
24、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契诃夫
25、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6、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27、一种美德的幼芽、蓓蕾,是最宝贵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这就是谦逊;有了这种美德我们会其乐无穷。加尔多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