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秋节的由来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秋节的来历的作文 篇1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是一个人们认为最有诗情画意的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到中秋节总会勾起人们的思乡之情。回想起去年八月十五的情景,仍然让我记忆犹新。
那是一个不夜之日,月亮高高的挂在天上,因为这天多云,无数繁星都躲在云层里,一轮圆月像光华四射的水晶球挂在天空,照亮了漆黑的世界。小风袭来,薄云渐渐散去,树木、房屋全裹在一层银色的轻纱中,皎洁的月光如倾泻的清流,注满天地。我们一家三口坐在阳台上,观赏着这美丽的月色。看着看着,爸爸和妈妈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伤感,我知道,他们和我一样,看着玉盘似的月亮,思念起远方的亲人!我想起我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不知道他们是否吃的好、睡得香。在这个月圆之夜,他们也一定在想念我们吧!沉寂了许久,爸爸的一句话打破了宁静:"你们知道中秋节的由来吗?"我和妈妈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爸爸说:"‘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个月叫中秋。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才成为固定节日,这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听爸爸说完了中秋的由来,我们都有些饿了,于是,我跑到客厅拿来美味诱人的月饼,这月饼真香,刚撕开包装袋,一股香味就扑鼻而来,咬一口,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如今,人们的日子好了,就连中秋的月饼也和过去不一样了,不仅口味繁多,而且形状、包装各异。妈妈是最爱吃的一个,她一连吃了几块月饼之后,不慌不忙地讲道:"今夜月亮圆又大,我们一家来赏月。要问中秋谁了解?还数我呀最博学。我来给你们讲一讲月饼吧!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相传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在八月十五征讨匈奴得胜,凯旋而归。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月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月饼分给重臣一起吃。此后月饼制作越来越考究。月饼发展到今日,更是因味道之独特受广大消费者之喜爱。"望着神话般的月亮,我又不禁吟诵:"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虽有奔月的辉煌,但"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想必住在广寒宫的嫦娥也会寂寞难耐,饱尝思乡的凄苦!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卧室被月光映得格外明亮。我再一次看着这皎洁的月亮,思乡之情再次涌上我的心头。今年的中秋节是否能和远方的亲人们团聚?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后记
中秋节的来历的作文 篇2
当世界还小的时候,郁郁葱葱的森林中一缕炊烟从一间小屋顶上缓缓升起。屋中住着一对恩爱的夫妻,男的叫生息,女的叫道没,他们心心相印。
人们总说人生一波三折,生息与道没也一样。他们的国家发生了叛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生息决定参军阻止叛乱。于是他们在柳树旁道别,生息安慰道没:“小笨蛋,我告诉你,我打完仗后一定会挑着箩筐回来,为什么?因为箩筐里全是我立下的丰功伟绩。”道没说:“我不要你的什么丰功伟绩,我只要你平安归来。”生息说:“我不会死,如果你想念我了,就挂一盏彩灯在这棵柳树上,柳树会把彩灯放到我的手上……”生息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道没,跟上了参军的队伍。
太阳不知与月亮在天空交换了一次又一次,柳树上的彩灯挂了一盏又一盏。战火足足烧了七年,七年后,军人们都回家了,可却没有生息的半点影子。慢慢地,太阳好像不想看到这样的悲剧,徐徐落下,只剩月亮坐在柳树的枝上望着星星。而道没还在苦苦等候着生息,街上的人慢慢少了,而道没的担忧像一个慢慢加重的.哑铃压在自己的心头,最后从军人们的口中得知生息已战死沙场。而这一句话像一只手把道没的泪闸打开了,道没的眼泪喷涌而出,“笨蛋,我不是说了吗,我只要你平安归来啊。”道没大哭道。心中与生息的种种往事成了一串串走马灯在脑中闪过,道没是有多么希望再看到生息脸上的一抹微笑啊。“如果你想念我了,就把一个彩灯放在柳树上,柳树会把彩灯放到我的手上……”生息的话在耳旁响起。
当彩灯放在柳树上时,柳条缓缓向上托起彩灯让它飞到天上,穿过层层云朵,飞到生息面前。他接过彩灯,在上面写道:如果说这个国家是一棵树,那我就是一滴水珠,一滴让树更茁壮成长的水滴;如果说这个国家是一栋屋子,那我就是一面围墙,即使被狂风吹虐轰然倒下,屋子却巍然屹立;如果这个国家是一幅画,那我就是一盘颜料,虽然我们终会用完,但我们却让这个国家更五彩斑斓。道没,来生再见。
道没泪眼盈盈,她知道,生息在天上看着她。柳树上的彩灯成了他们的信使,也成了人们心目中最美得风景。
中秋节的来历的作文 篇3
我国的历史那绝对是历经苍桑,所以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四大节日,有人会说,我们国家不是有那么多的节日吧?随随便便就有10多个,怎么奕成了4个了呢?但是事实上就只有四个是我们最古老的,也是最大的,那就是春节、清明节、端午节,还有一个就是了。
那么是怎么来的呢?话说在很久以前人们就知道看天像,猜测明天将要发生什么事,有一个人就日日夜夜看天像,结果发现在进入秋之后,月亮就越变越圆,越变越大,可是在十五时,便是最大的。古代人·、向来都,用圆来代表团圆。于是就说十五那一天是最平安的一天,不会发生任何事情。这也怪不得他们,因为那时候有没有手机、QQ、电子邮件。可以天天联系,使得远在他乡的人挂念家人是否平安,家人也是日日想念远出的人。都希望能够团团圆圆,便把这份心意向上天的月亮诉说,于是便有了。
可是月饼是哪里来的.呢?于是人们就在想,我们是不是应该拿点好点的东西给月亮上的仙子吃呢/于是就有人做了很像月亮的月饼。
快到了,希望世界能够和平,人人平安,快乐。
中秋节的来历的作文 篇4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秋节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有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说起中秋节,民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最为人熟悉当然是嫦蛾奔月,嫦蛾偷了丈夫的不死仙丹,飞奔到月宫的故事也有许多说法。在较早的记载中,嫦蛾偷吃了仙丹,变成了癞蛤蟆,被叫月精,奔月后,嫦蛾住在月宫其实是一个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树和一只兔子,就别无他物了。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的来历的作文 篇5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在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所以称中秋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之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所以这一天被看着是团圆的'大好日子,也被人们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不要忘了,让真情贺卡给远方的亲人朋友一个问候祝福团圆之夜,明月高悬。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们的游子,更是以月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夜今白,月是故乡明。”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春风有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现在中秋节这一天,全国人民还可以享受一天的假期,合家团圆呢!
中秋节的来历的作文 篇6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候是一年中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所以中秋又称为仲秋。
中秋节的夜晚,人们仰望天空如玉盘似的朗朗明月,就会期盼着家人一起团聚,所以中秋又称为“团圆节”。相传古代齐国有一位丑女,名叫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有一年的八月十五日,天子在月光下见到无盐,觉得她美丽出众,就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灯塔、舞龙灯等特殊风俗。中秋节习俗很多,形式也不一样,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听了我的介绍,你们都知道中秋的来历了吧?
中秋节的来历的作文 篇7
马上就中秋节了,大家都在吃着美味可口的月饼,可吃的同时大家知道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吗?
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节的必备食品,而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据说是由元朝末年流传下来的。
相传元朝时,中原广大人民不甘受蒙古人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反抗力量,但元兵搜查严密,苦于无从传递消息。所以刘伯温便出一计策,命王昭光制造饼子,将写有“八月十五起义”的纸条藏人饼子里面。再使人分头传送都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晚上起义响应。因而一举推翻元朝。为了纪念这一功绩,因而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传了下来,特别在东北地区,有“八月十五杀达子”的说法。
中秋节的来历的作文 篇8
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它的形式与意义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并有相关的祭祀的记载。在民间,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在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加之相关诗词的作用,中秋节更逐渐为人们重视。
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关注,中秋节也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中国城乡各地,乃至在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人侨胞,中秋节这天都有赏月、吃月饼的习俗。民间谚语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中秋节还有吃芋头的习俗。节日这天家家户户烹煮一锅蕃薯芋头,供家人食用。据说是感谢土地公公赐给穷人蕃薯芋头以解困之恩德。还有把吃芋头同元末汉人推翻元朝暴政联系起来。"芋艿"和"遇难"的谐音,吃芋艿不忘国家和民族的危难。
中秋游乐。在江南一带,因为江河湖泊纵横交错,"夜半湖生看串月,几人醉倚望河亭。也是美事一桩。
中秋节的来历的作文 篇9
中秋节有许多习俗,比如吃月饼,但是你知道中秋节的由来吗?
传说以前后羿到山里去寻友访道,看见西王母路过此地,就向西王母求到一包不死药。回到家后,后羿舍不得撒下妻子嫦娥,就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保管。但这正好被徒弟逄蒙看到了,逄蒙就起了坏心眼。
有一次后羿带着徒弟去打猎,逄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后羿一走,逄蒙就拿着宝刀闯进房间里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没有办法,突然她灵机一动,把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因为嫦娥心里牵挂着丈夫,所以嫦娥飞到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回来后,发现嫦娥在天上对他说:“今天晚上月亮会变圆,你晚上做一块面团在屋子东北角,等到午夜时我们夫妻二人就团圆了。”后羿按照嫦娥说的做,到了午夜,夫妻二人终于团圆了。两人离别时嫦娥对后羿说:“每年的8月15这天,你都要做好面团,等到午夜时分我回来了之后再走。”每年都做好面团,等着嫦娥回来。后来,这个习俗被大家继承下来,发展成为现在的中秋节,中秋节吃月饼也就成了习俗。
我非常喜欢这个神话,也非常喜爱中秋节。
中秋节的来历的作文 篇10
每当提起中秋,我们的脑海浮现的应该是皎洁的月光下和家中的亲人边吃月饼边赏月。然而昨晚没有,如玉的满月也没有和家人吃月饼的那份甜蜜和幸福。班上还没有布置好联欢晚会时,一场小雨淅淅沥沥地下起。不仅淋湿了秋后地上浮起的阵阵寒意,也淋湿了我丝丝缕缕说不清道不明的乡愁,心中不禁被思念的秋风吹起层层思绪。
联欢会开始了,每个宿舍先出了一个节目,随后同学们争相踊跃唱歌,歌声一浪高过一浪,最后一首《十五的月亮》将晚会推向高潮。每个同学都沉浸在欢乐的歌声中,先前那种离乡的凄然,已被这热烈的气氛融化了。小雨淋湿的阵阵寒意,已不知不觉的`悄然而走。而皎洁的月亮,似乎正沉醉在这美妙的歌声中,忘记了拉开云层这床厚实的棉被和天下每一个期盼团圆的人见面吧,也或许他正躲在云层后面向天下的一个人默默许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吧也或许……
联欢后,天上星云点点,每个同学似乎还意犹未尽,在到宿舍的途中边走边唱脸上堆满了甜蜜的笑容。毕淑敏曾说“距离会漂淡彼此相思的颜色”,但昨晚的晚会却拉近了同学们彼此的距离,漂淡了彼此的陌生感,褪却了一个在异地负笈求学对家乡的浓浓思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