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书网

关于中秋节的风俗作文(系列8篇)

发表时间:2025-01-10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秋节的习俗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中秋节的风俗作文 篇1

今天是中秋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坐在阳台上,吹着凉爽的秋风,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我问妈妈:“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呀?”妈妈就给我讲了观于中秋节的习俗。

每年8月15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是的中秋是一年四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秀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8月15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月亮更圆满,更明亮,所以又叫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所以又叫团圆节。

在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师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孟良录》中,那是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关于中秋节的风俗作文 篇2

回到家,望着窗外皎洁的月亮,想,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了,要好好庆祝一下!

——题记

睁开眼,阳光明媚,一看今天就是个好日子!穿上一身新衣裳,陪着爸爸妈妈去超市买菜。

超市可热闹了!人山人海,车流滚滚。放眼一望,还以为是一片花的海洋,但仔细一看,却是穿着五花八门的衣服的`人们簇拥在了一起;门外的车排成了长龙,不停的按着喇叭,人们都急躁极了,恨不得能张双翅膀,飞进去……我们也急死了,唉,这真苦呀!

超市里的菜都卖完了,也只剩下几根“烂菜叶”,鱼和虾也卖得差不多了,正当我们垂头丧气,准备离开时,“意外”发生了!工作人员运来了好多菜、海鲜,我们赶快去抢。哈,有了!

回到家,我们便开始一刻不停地忙碌起来!妈妈把冰箱里所有好吃的全都翻了出来,他一会儿包饺子,一会儿擦地,全身顿时大汗淋漓;爸爸在洗菜、杀鱼,此时的爸爸一定十分想念那沙发,想在上面躺着看看电视;而我——在理东西,这些要扔掉,那些要收起来……好烦呀!“啊呼——”我打了个打哈欠,想睡觉了!这可真是“辣味”十足啊!

忙了一天,终于有收获了,满满一桌子菜摆了上来,五颜六色的,螃蟹、鸭子、腰花、黄鳝,应有尽有!

“砰砰”,呀,客人来了!原来是奶奶和大姐姐他们来了;“砰砰”,又有人来了,哈,外公外婆来了!【jz139.com 迷你句子网】

坐在桌边,我给大家摆碗筷,大家都夸我,望着这一桌子菜,不知怎么的,我心里有些酸酸的……

走上平台,阵阵凉风向我拂面而来,隐约还带来一阵桂花香。抬头望去,皎洁的月光照射在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月亮好似一个白玉盘高高地挂在西方。我不禁吟诵起了小诗: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多美的诗呀!这月光,不像阳光那样刺眼,我呆呆的望着它,仿佛沉醉在其中了,做了一个很美很甜的梦······

——早晨起床,我还久久不能忘那柔柔的月色,那时,是多么甜美呀!

关于中秋节的风俗作文 篇3

青砖碎石,飞檐碧瓦,江南的古巷中氤氲着润湿的水气,恬静淡远。姥姥悠然地踏过岁月的斑斓,品尝着变幻着的风景,和对她而言一直未变的中秋节。

每个中秋节,姥姥总会是最期待,同时也是做忙碌的人。当面包房中已堆满了各种各样华丽耀眼的月饼时姥姥还总是用着最传统的方法去做月饼。小时的我便很喜欢看着姥姥做月饼的姿态,看着姥姥将冗长的步骤变得优美诗意,看着姥姥脸上不时泛起的满意的笑容,心中便更加期盼着中秋了。中秋在童年的期盼中总是姗姗来迟,姥姥总是摆上一张八仙桌,东瓶西镜,清茶淡酒,邀上一家人赏月闲谈。月光如有不可抗拒的力量一般,轻轻地撕裂棉絮一般的黑暗,将光明无声无息地落在老家的瓦屋上。就在这个时刻,姥姥叫上孩子们,她说,月饼熟了。烧了一天的炉火,渐燃渐熄,香气漫过那大锅的四周,弥漫在农家小院的上空,萦绕在我们渴望的嘴边,飘荡在我们蹦跳的童年。

时光流逝,姥姥的子女在一个个她赶制的中秋后长大,无暇顾及中秋节了,只有姥姥会依旧记得并守着中秋。每个中秋节,一年又一年地做着同样的步骤,对着空屋过着同样的中秋。

今年中秋前夕,姥姥突然病倒了,在医院中住了一阵,第一次离开了她的小院过了中秋,没有吃到姥姥月饼的`我竟有些惘然若失,才发现之前的中秋虽无法团聚,姥姥还是会把月饼一一送到我们的手上,这也是这几年来我们仅有的中秋味道了吧。

我有时会想,整个城市之中,是否只有姥姥还在光艳的物欲世界中守着中秋,是否只有姥姥还在对着因为路灯而不再耀眼的月亮祭拜着,在我们期盼着圣诞老人之时,姥姥还在讲述着奔月的故事;在我们提着南瓜灯戴着鬼面具时,姥姥还在诉说着伐桂的传说。姥姥孤单地守着传统,而传统却在现代文明的绞杀中奄奄一息。

皎洁的月亮照耀了前年的光阴,看尽离散尝遍荣辱。在前年后的今天,不该被淡忘一如姥姥的中秋,会被我铭记在心中。

关于中秋节的风俗作文 篇4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团圆的节日,而在我们中国,每到农历八月十五,就是亲人团聚、全家团圆的好日子--中秋节。

中秋节的时候要吃:石榴、板栗、煮毛豆……其中最不能少的就是月饼,我知道月饼是圆的表示着“大家一起团聚“的意思。我吃过:火腿月饼、水果月饼、蛋黄月饼、豆沙月饼、五仁月饼……我最爱吃的是蛋黄月饼,它不像水果月饼那么甜,也不像火腿月饼那么腻,它有点咸,又香又软。我听妈妈讲过一个故事,在妈妈小的时候,她和姨妈把外婆为中秋节准备的月饼翻了出来,结果老妈馋不住,把月饼偷吃了一点,过节的时候外婆发现月饼被偷吃了一些,问是谁偷吃的,可一个也不承认,结果害的姨妈也被外婆收拾了一顿。我们现在倒好,不像以前愁吃愁穿,也请大家过节别吃太多的月饼,不然很容易拉肚子。

中秋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赏月,可是玉溪那天天阴,没有看到月亮,真是遗憾哪!

关于中秋节的风俗作文 篇5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也叫团圆节。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秋》中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就是祈愿全天下的有情人都能长相厮守,都能在这一天相聚、团圆,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虽然天公不作美,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不停,但却丝毫不能阻挡人们回家的脚步。大街上车水马龙,人们提着大包小包,打着雨伞、披着雨衣,行色匆匆,似乎心中在想:不管下多雨,我今天一定要回家与亲人团圆!

尽管妈妈的单位发了月饼,可是奶奶仍然自己和了面,并让爷爷冒雨到商店买来了酵母和烧碱,她老人家要自己亲自动手烙糖饼。面终于发好了,只见奶奶将烧碱化成溶液倒进面中,酸酸的面在与烧碱进行中和反应后一下子没了酸味;奶奶又将芝麻糖馅子包进面团中,拍成圆圆的饼子,整齐地摆放在面板上,最后的一道工序就是烙了。只见奶奶拿出一个平底的锅,这是专门烙饼的锅,把火调得小小的,在上面慢慢地烘烤,不一会,糖饼的香味就在家中弥漫开来,到处都是,闻几口就忍不住流下口水。因为妈妈要上晚班,所以我们家在中午做了好多菜,还喝了酒。我以水当酒,祝愿爷爷奶奶健康长寿,祝愿爸爸妈妈工作顺利,也祝愿自己学习进步!

妈妈临行前,爸爸深情地说:“今天是团圆节,你要早点回家,我和孩子等你……”从爸爸的话里,我再一次感受到中秋——这一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魅力。

关于中秋节的风俗作文 篇6

八月十五正是那中秋节,正是一年最快乐,也是凉爽的一天了,一年辛苦劳动,最后终于可以品尝果实的甜美,欢度佳节。,从而形成我国丰富多彩的中秋饮食风俗。

吃月饼

“中秋佳节吃月饼,”这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传统,每当风清月朗,桂花钻入人心之际,家家吃月饼,赏月亮,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别有一番滋味。我记得苏东坡的诗句中就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到了元朝末年,月饼已成为中秋节的美味糕点。有的地方过中秋节,比如江南过中秋就有点与众不同,比如有钱人家吃月饼,贫苦人家吃南瓜的风俗。那么你的家乡是如何吃月饼的,月饼有什么不同吗?

吃南瓜

“八月半吃南瓜”的风俗是怎样来的呢?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姑娘名叫黄花,黄花美丽,善良,聪明。由于那年大旱,黄花的父母年老多病,经常躺在床上,后来,黄花在南山的草丛里发现了两个扁圆的野瓜,于是就把他带回家,煮给父母吃,没想到这瓜香喷喷,甜津津的,两位老人吃了后食欲大增,慢慢的病就好了。黄花把瓜种子种在地里,后来长出许多瓜来,因为他改为:她是从南山采来的,所以叫南瓜。从此每年八月十五,江南就流传着吃南瓜的习俗。你吃南瓜有怎样的感受?

饮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看着月中桂花,闻着一阵阵的桂香,喝上一杯桂花酒,全家人坐在一起甜甜蜜蜜,和和美美,欢聚一堂,以成为节日的一种享受。可以引用毛泽东的诗句“吴刚捧出桂花酒”来增加底蕴,可以写一下家人引用桂花酒时的温馨场面。

关于中秋节的风俗作文 篇7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其丰富的习俗活动如同一幅幅生动的民俗画卷,深深烙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首先,祭月拜月是中秋节古老而庄重的'仪式。古人认为月亮代表着阴柔之美和圆满之象,因此在中秋之夜,家中的长辈会设案供月,摆放月饼、水果等祭品,全家一同祭拜,祈愿月神保佑阖家安康,万事如意。

其次,月饼共享是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习俗之一。月饼圆润如月,寓意团圆美满,家人围坐一起切分月饼,象征着家人间的亲密无间和对团圆生活的向往。如今,月饼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从馅料到包装都展现出各地不同的地域文化和创新精神。

再者,中秋赏月、挂灯笼、点河灯等活动充满浓厚的生活情趣和诗意。无论是文人墨客吟诗作画,还是普通百姓欢聚一堂,共赏明月,都是对自然之美、和谐之美、人文之美的赞美与歌颂。

总的来说,中秋节习俗富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寄托,它既是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烈期盼,又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更是全球华人共同的精神家园和文化符号。

关于中秋节的风俗作文 篇8

中秋节从2008年起,与清明节、端午节一样,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讲到中秋节,自然想到的是赏月、吃饼、观潮了。那么,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呢?它有哪些传说、哪些习俗、又有哪些著名诗词呢?那就让我们话说中秋吧!

古代,有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就有“中秋”一词记载。后来,贵族和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到唐代,《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此时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南宋,是中原居民自北向南大迁徙时期,在遭受战争离别之苦的人民,以月饼相赠,晚上赏月,取团圆之义。至明清,已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国历书上,一年分四季,每季有三月,八月正是秋季之中,十五又是一月之中,八月十五,故名中秋。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吃着又圆又甜的月饼,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