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书网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集锦十篇)

发表时间:2025-01-02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如何写10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篇1

我的妈妈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没有什么文化,有时候会为我讲述一些自己过去的故事,这些故事总是真是而又令人觉得意义重大!

上世纪的中国,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贫困的时代,与我们现在有着明显的差距,不论是经济,还是社会发展。

在那个时候,人们经常忍受饥饿,有一次一家人吃南瓜吃了八十一个,我至今没有忘记这个数字。南瓜,我在脑海中一想象,那是我一家四口人的一顿饭,我们一次性也吃不了一个,怎么回事?

我的.妈妈解释说:那是因为南瓜还没有熟,不过一个至少也有成人拳头大小,我依旧保持我的观点:八十一个还是一个大数字!只是一家人便吃了这么多,难道他们不知道熟了以后能够吃的更久?

当然知道!可是饥饿来临之际,没有一粒米,只有喝水,那能够充饥吗?人都没有人的样子了!还会等着南瓜成熟?保命要紧!

现在还会有人吃不饱肚子吗?人们追求的已经不再是温饱问题,而是从数量到了质量!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篇2

今天我们老师分别让大家上讲台讲一讲自己爸爸妈妈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我觉得最好玩的三个分别是:柏欣怡的妈妈、潘宇昕的'爸爸、万中信的爸爸的故事。

柏欣怡的妈妈:柏欣怡她妈妈小的时候觉得家里养的小鸡很可爱,就抓了几只在手里捏,结果那些小鸡都被捏死了,柏欣怡妈妈怕柏欣怡外公打她,所以她就躲在门后一动不动。

潘宇昕爸爸:有一次下雨,潘宇昕她爸爸觉得这样打着伞走路非常没意思,所以就把伞放在泥水里拖着走,结果,到家她爸爸被她爷爷打了一顿。

万中信爸爸的故事主要讲了他爸爸有一次到树林子里玩儿,他爷爷来叫他回家,但回家时,他爸爸感觉好像滴下了几滴水,手一摸,原来是蝉的尿!

还有,最让我感受到爱的是肖雨桐妈妈的故事,而故事里,最让我敬仰的人是程祺诺的爸爸。

我爸爸小的时候,很呆萌!每次我姑姑跟着我爷爷去田里干活,临走时,我姑姑都要装模作样地在我们家每一棵梨树前数着,并对我爸爸说:“我数过了,不许偷吃!”所以我爸爸就不敢吃了。其实我姑姑没数,你想,树上挂满了梨,怎么数得清?你觉得我爸爸有趣吗?

你爸爸妈妈给你讲了他们小时候的故事吗?给我们大家分享分享吧!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篇3

今天,妈妈给我讲《草船借箭》的故事:

三国的时候,东吴的都督周瑜非常嫉妒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只剑,不然就要杀死他。诸葛亮却说只需要三天,并立下了军令状。周瑜想这一次一定可以名正言顺地杀了诸葛亮。第三天的后半夜,诸葛亮命人准备了二十只装有人形草靶子的船,乘着夜色大雾驶向曹营。曹军以为有人偷袭,便放箭向船射来。剑雨点般的.落在草靶子上,不一会儿草船上就插满了剑。

一数,果然有十万多只剑。周瑜被气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妈妈说:“以后你也要像诸葛亮一样聪明,但不能像周瑜一样嫉妒别人。”我点了点头,更妈妈拉拉勾,于是,妈妈开始工作了。

妈妈讲的故事真好听!我下次还让妈妈讲。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让学生领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

2.能够以自然、圆润的声音有表情地的演唱歌曲,并按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3.积极地思考怎样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演唱方法表达歌曲情感。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按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2、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怎样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演唱方法表达歌曲情感。深化对歌曲内涵的体验。

教具: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2/412345—i5.i5.54321—

同学们好,您好,您好,李老师您好。

二、导入

三、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

师:那么咱们今天就来《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初听音乐,学生感受音乐情绪。)

师:你听到这首歌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生:特别悲伤、伤感、非常优美等。

师:“妈妈”用歌声讲了个什么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听!

(放音乐,学生陶醉的聆听歌曲。)

师:谁想说说?

生1(争先举手):在讲有地主的时候的事情。

生2:在讲“妈妈”小时候的艰苦生活。

生3:讲“妈妈”多么不容易。

师:你们说的太好了!这是一首叙事性歌曲。歌曲通过舒缓悠扬的旋律交待了妈妈讲故事的时间和场景,歌曲还通过沉缓、叹息的音调以“妈妈”的口吻叙述了过去旧时代的艰苦生活和母亲经历的苦难。

下面我们一起再来听听。请你边听边思考,这首歌分为几段?

(再次聆听,学生随着音乐情绪的变化为歌曲分段落。)

师:分为几段?为什么?谁想说说?

生1:分为三段第一段说的是“妈妈”讲故事的时间和地点。

生2:第二段描述“妈妈”在过去的艰苦生活。

生3:第三段好像跟第一段差不多。

师:你们真的是太棒了!我不得不为你们竖起大拇指!歌曲为带再现的三部曲式。

第一段:描述了在晚上我们依偎在“妈妈”的身边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

第二段:“妈妈”讲述在旧社会时期艰辛的生活。

第三段:再现第一段“妈妈”讲故事的场景。

2.教师范唱

师:这么好听的一首歌你来听听我唱的怎么样好吗?(好。)

(教师有感情范唱。)

师:你们觉得我唱的怎么样?谁想说说?

生:挺好的。

生3:唱的特别美、特别陶醉等。

3.熟悉歌曲

师:你们想不想唱一唱?(想)那我们先一起轻轻的哼一哼。(放音乐)小胸脯挺起来,注意用上气。

(学生哼唱,教师巡视指导。)

师:你们唱的还不错,如果气息均匀一些会更好听。让我们用“a”再来试一试,好吗?(好。)注意保持“a”的口型,小手放到你的腰上,注意气息保持。

师:同学们的歌声真美,我都陶醉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歌词好吗?(好)

让我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读一下歌词。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四、处理歌曲

1.引导学生表现歌曲第一段亲切、平和的情绪。

师:下面我来把第一段分别演唱两遍,你们来听听有什么不同?哪一种更适合我们歌曲的风格?

(教师分别用中速、快速两种速度演唱,让学生感受不同速度所表现的不同情绪。)

学生仔细聆听,然后选择适合叙事故事的一种。

生:应该用中速演唱。

师:那我们加上歌词轻轻试一试好吗?(好。)在你演唱的时候小耳朵注意听音高。

(学生随教师伴奏演唱第一段。)

师:你们说咱们在演唱的时候力度上还有需要吗?

生1:应该是安静的。

生2:我觉得应该不轻不重。

师:因为第一段是在叙述讲故事的时间和地点。那我们一起用自然的声音来演唱这一段。那么在演唱的时候,注意你的咬字吐字,还有气息要均匀。

(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引导学生表现歌曲第二段悲愤、凄楚的情绪。

师:你们唱的非常好。我们听听第二段的情绪有没有变化?(放第二段音乐)

生:感觉有点悲伤、愤怒、凄惨等。

师:你们来听听用哪种声音和情绪更适合第二段的演唱?

(教师采用不同声音及速度演唱第二段。)

师:谁想说说?是用比较低沉的声音,还是比较轻飘的声音演唱?

生:我觉得应该用比较低沉的声音。

师:“妈妈”回忆当年艰苦生活的'时候,心情怎么样?

生:气愤、难过......

师:那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学生随琴演唱。)

师:通过你们的演唱感受了“妈妈”在当年的那种悲愤的情绪。你认为这段歌词中哪一句最能体现“妈妈”最艰苦的时候?

生:冬天的风雪,妈妈却只穿着单衣裳。

师:那我们在演唱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处理这句?

生:声音加重一点、把心里的那种气愤的心情表达出来。

师:那我们把这句一起来唱唱。注意带有重音符号的那几个字的演唱力度。

(学生随琴反复演唱两遍带有重音记号的乐句。)

3.结尾三句渐弱的处理

师:在我们整首歌中,出现了很多力度记号。咱们比比看谁的观察力最强,找找我们的谱子里都出现了哪些力度记号。

生:有fmfpmppp。

师:他们分别表示——

生:强、中强、弱、中弱、很弱。

师:我们来看看第二段的最后三句,你发现了什么?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旋律一样。

师:除了这些共同点你还观察到了什么?

生:每一句的开头都有力度记号。

师:那你们看看这三句我们应该怎么唱?力度上有什么变化?

生:声音越来越弱。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这三句力度上是从f—mf—pp,就是越来越弱。那我们试着唱唱这三句好吗?

生:好。

五、完整演唱歌曲

师:我们的第三段其实就是重复了第一段的旋律,那么我们来一块合作演唱这首歌曲。我们这一组来演唱第一段和第三段,这一组演唱我们的第二段。我看看你们的合作怎么样?

(学生分组合作演唱这首歌曲。)

师:让我们一块来完整的演唱这首歌曲。在演唱的时候注意听音乐,气息保持住。听好音乐。

学生随音乐完整演唱歌曲。

六、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歌曲的名字叫做

生齐说:《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师:通过演唱这首歌曲,我们知道了在旧社会妈妈的生活是非常艰辛的。妈妈有着非常悲惨的过去,那我们应该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了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上到这里。

下课。

(学生随音乐走出音乐教室。)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篇5

妈妈老家在一个偏僻的农村,她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那是一个“残残猪肝切五角”的年代。据妈妈讲,那时候过年流传一句口头禅:细娃盼过年,大人盼开春。可想而知,妈妈小时候是多么地盼望着过年。

妈妈说,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有新衣新鞋穿。那时候的衣服是破了又补,上面几乎全是补丁,衣服一般都是老大穿不了给老二,老二穿不了给老三……更可怕的'是没有鞋子穿,一到冬天,一双破布鞋露出脚拇指,双脚冻得麻木,有事无事就跳,以此来驱寒。而过年的时候,妈妈会给娃儿们缝一件新衣服,做一双新鞋子,新衣新鞋只能等到初一天穿,爱美的妈妈可高兴了。

当然,过年最开心的还是有好的吃。平时每天只吃两顿饭,顿顿是红薯、玉米、咸菜这些,而且没有多的,经常吃个半饱,一年半载很难吃到肉,那时家里养一头猪,只不过百把斤,过年杀了后还要交一半给国家,一年到头靠剩下的几十斤肉。但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舍得,什么猪老壳、猪脚脚都能吃到,但猪尾巴是吃不到的,大人们说,那时留给挑水的父亲吃的,还有猪蹄也不能给女娃儿吃,说是不好嫁人,因为“猪蹄叉”会叉落婆家。现在想起来,那都是大人骗孩子们的。

过年的时候,娃儿们最开心的还是“走人户”,回外婆家,这时候,外婆总要把家里的瓜子、糖果拿出来,还有个小小的几毛钱的红包,妈妈小时候特别爱吃糖,特别是那个白糖,一看到就垂涎欲滴。

还有就是外婆家里的饺子、年糕、鸡蛋,每一样都是妈妈爱吃的。

妈妈说,那时候虽然穷,但“过家家”的游戏却让她们开心得不得了。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篇6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音乐问好(将教室布置成宁静、安逸的小山村,墙上张贴几张草垛、谷堆挂图,把《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伴奏乐作背景音乐。

[设计意图:创设浓郁的音乐氛围,为歌曲教学作好铺垫]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音乐课堂40分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音乐小博士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他将和大家一起玩闯关游戏,并用歌声讲个故事给大家听,你们想听吗?请大家边听边想,听后回答问题,答对的小博士可有奖励哦!比一比谁的耳朵最会听(师扮演小博士)

(课件出示:闯关游戏一):播放录音范唱,让学生聆听两遍后,回答以下问题,答对的小博士给予奖励。

(1)你听到歌中唱了个什么故事?

(2)歌中的小朋友听了“妈妈”的故事有什么感受?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3)这道歌曲有什么特点?你以前学过象这类“叙述事情”的歌曲吗?课外你听过这种类型的歌曲吗?

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小博士给闯关勇士颁奖。教师引导学生复习、聆听《歌唱二小放牛郎》启发学生思考叙事性歌曲特点。

师揭示、板出课题及歌曲体裁(叙事歌曲)

[设计意图:课伊始,教师没有直接揭示课题和歌曲内容,而是设置悬念,让学生通过聆听了解歌曲的内容、情绪、体裁,并因势利导引导学生通过熟悉的歌曲等量代换,使学生明白像《歌唱二小放牛郎》这样讲述历史故事、生活中的事件或民间传说的歌曲就是叙事歌曲,使枯燥的说教定义化为形象理解,使学生很快掌握叙事歌曲的特点,并通过拓展课外知识,使课内外有机结合。」

三、新课教学

1、完整欣赏

师:同学们的耳朵可真灵,下面让我们再次聆听歌曲,小博士又要考考大家了。(课件出示:闯关游戏二):

出示问题:①歌曲分成了几个部分?

②哪两个部分相似?

③你能在歌曲不同部分之间用举手示意方法表现出来

吗?为什么这样分,能说说理由吗?它们在速度、力度、

情绪上有什么不同吗?

④歌中叙述了几种生活?应用怎样的情绪演唱?

学生聆听后,同桌讨论,请学生各抒己见(鼓励学生要有个人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师引导学生反复完整欣赏歌曲,解决以上问题,并对表现好的“闯关勇士”给予奖励。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同桌讨论、举手示意,闯关游戏激发学生的听觉欲望、参与欲望及好胜心,并了解了歌曲为带再现的三部曲式及歌曲情绪为学唱歌曲做好准备。]

2、分段欣赏,学唱歌曲

(1)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第一段亲切安逸的情绪。

A、播放课件(宁静、安逸的小山村,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围坐在丰收后的谷堆旁,听妈妈讲故事。徐缓的节奏、平稳起伏的旋律,长短不一的句子结构,有一种叙述的亲切感,勾画出现实生活中的甜美、幸福)让学生欣赏。

B、教师运用快速、中速两种不同的速度演唱歌曲第一乐段,请学生选择哪种速度的演唱更符合叙述故事的需要。

C、教师运用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第一乐段,请生作出评论和选择。

(2)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第二乐段悲愤、凄楚的情绪。

A、教师分别运用低沉、轻飘两种不同声音演唱歌曲第二乐段,请学生选择评论。

B、教师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演唱歌曲第二乐段,请学生评论选择。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情绪演唱来引导学生掌握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感受、鉴赏音乐的能力。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反复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美的体验和感悟,通过反复聆听音乐,并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他们有意识地听更利于集中注意力,听的效果好了,随之进行的唱歌教学水到渠成]

(3)教师弹奏,请生模唱歌曲旋律(将学生分成三大组,每组自学一个乐段)

(4)各组互教旋律

(5)全班完整演唱歌曲[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运用不同力度、情绪、速度表情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学唱歌这一环节让学生“互教互学”,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自学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得到充分培养,教师适时指导起到画龙点睛作用]

四、情感体验、自主创编

A、师播放《半夜鸡叫》电影片段,引导学生朗诵《悯农》、《蚕妇》、《陶者》诗歌及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的第二乐段歌词。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半夜鸡叫》影片片段,吟诵古诗及第二乐段歌词不仅体现了新课标所要求的“学科综合”还对体会、挖掘歌曲内涵及所表达的情感具有“催化剂”的作用]

B、让学生完整地有表情地演唱全曲,注意结尾三句渐弱的处理。

C、课件出示:(闯关游戏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创编活动(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创编一个情景剧,或写一段“妈妈”对那过去时代的控诉)

D、小组汇报表演,评选出最佳创意奖,小博士颁奖。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表演和表现的机会,不仅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创新的智慧之花,发掘了学生的创造性潜能,还大大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及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五、课堂拓展,升华情感。

(师播放课件并画外配讲解):“妈妈在那过去的生活”(解放前中国人民饱受列强欺侮的生活)及解放后改革开放三十年人民幸福生活的片段并请学生展示课外搜集的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故事和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视听结合、课外搜集资料的展示、今昔生活的对比,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感恩祖国、感恩党,懂得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的道理,让学生对歌曲内涵更进一步理解,情感体验得到升华,同时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的习惯,实现“课外知识课内展示深化、课内知识课外巩固补充”的理念。]

六、互动评价,小结课业

师请生自评、互评、评选出本节课“闯关勇士”、“最佳表现”、“最佳创意”奖项,“小博士”颁发奖品,学生谈收获。

师小结并布置作业:革新开放谱鸿篇,岁月峥嵘三十年!中国上下,百业突飞、人民奋进,一片龙腾虎跃的昂然之气!三十年改革开放,谱写了千年不朽的壮丽史诗,我们也要为她而歌,更要在对祖国发展伟大历史的了解中汲取了奋进的力量。同学们,你们是幸福的一代,生在新时代、长在红旗下,课后请大家去寻找身边的新变化和新发展,用自己的方式来发现、触摸这种幸福,用歌声、用摄影机、用你们的笔……来表达幸福!下节课进行交流。

学生在《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音乐中下课。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篇7

一、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

通过学习《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叙事体歌曲的特点,以及歌曲所反映的历史背景。

让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歌曲,并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和节奏。

2.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蕴含的情感,了解妈妈在旧社会所遭受的苦难,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对祖国、对党的热爱和感恩之心。

3.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学会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学会欣赏和分析叙事体歌曲的特点和风格。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曲调和节奏,准确演唱歌曲。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感受歌曲中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氛围。

2.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和演唱方法来表达歌曲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歌曲中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氛围,增强他们的历史感和时代感。

三、教学准备

1. 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的音频或视频资料。

2. 相关历史资料和图片,用于介绍歌曲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氛围。

3. 教学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歌曲的歌词、旋律和节奏等要素。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的音频或视频资料,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氛围和情感。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听妈妈讲故事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

2. 歌曲欣赏

完整地播放歌曲,让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和基本情绪。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分享听后的感受。

3. 歌曲学习

教师先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学生跟唱,教师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节奏。

分段学习歌曲,逐句教唱,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掌握歌曲的每一个部分。

引导学生体会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尝试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和演唱方法来演唱。

4. 情感引导

结合歌曲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妈妈在过去所遭受的苦难,并讨论如何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发言,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想法,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5.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情感表达和音乐鉴赏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将所学歌曲带回家与家人分享,增进家庭情感交流。

五、作业布置

1. 要求学生回家后复习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演唱。

2. 鼓励学生收集其他叙事体歌曲的资料,进行欣赏和学习,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通过以上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这首歌曲,同时培养他们的音乐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篇8

晚上,在家吃着美味佳肴的时候,我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了一个问题:妈妈小时候吃什么呢?吃得饱吗?我便心血来潮地问妈妈:“妈妈,您小时候的童年是怎么过的?”妈妈听了愣住了,用大手摸了摸我的脑袋,说起了自己的童年。

“我小时候呀姐妹多,穿的.衣服又破又烂,上面补了一些补丁十分丑陋,鞋子也是自己缝的。”妈妈还没讲完,我又问:“妈妈,您上到几年级就辍学呢?”“上到三年级就辍学了,因为你外婆没钱让我和小姨上学,就只上到三年级就辍学了。”说道了上学,妈妈的话透出了无比失落。我的脑海里又出了一道问题问道:“妈妈,那您没上学又在家干什么?”妈妈说道:“当然在家里喂猪、喂鸭,或者一大早就煮饭和洗衣服,可累了。三餐只能吃着青菜和稀得汤如水的稀饭,就算到了新年也只能吃青菜。”我像个好奇宝宝似的又追问道:“房子什么样的?”妈妈回答道:“住的是用木头与泥土建的土房子,破得看不了!雨季时节,有些土墙还会塌方。

夏天的时候蚊子又多,嗡嗡的飞着像一只只飞机在行驶,老鼠在屋里满地乱跑,一点儿也不怕人,炎热时只能用一把破扇子用力地扇着,下雨天还会漏水,这时就会用家里所有的的盆子、桶拿来接雨,滴滴答答……奏起美妙的交响曲。”妈妈的话让我想起了一句俗语:“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妈妈又说到:“告诉你,妈妈以前和你小姨一起骑一辆自行车,被一块石头绊倒了摔在地上,而且当时正在下雨,我们互相搀扶着爬起来,不仅裤腿脏了,全身都湿透了,还得一步一步地推着自行车回家。”我听了泪水夺眶而出。

我被妈妈那心酸的童年感动了,我一定要认真学习,将来成为一位有用的人,让妈妈将来能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篇9

教学目标: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和基本情绪,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歌曲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唱好变音唱好变音,注意音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踊跃发言说说妈妈给自己讲故事时,有什么感受?下面,我们来听听这首歌曲中的小朋友在听妈妈讲故事的情景,他有什么感受?同学们听了以后又有什么感受?

二、欣赏:

完整的欣赏全曲,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和基本情绪,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歌曲的理解。请同学们说说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介绍歌曲:歌曲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了小主人公在美丽的.、恬静的夜晚,听妈妈在场院里给他们讲故事的幸福场景。第二部分叙述了妈妈在旧社会的痛苦生活,控诉了旧社会的不公。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复。所以,歌曲是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

1.歌曲:

2.教师弹奏乐段的歌词和旋律,让学生随琴轻声的哼唱,体会歌曲的感情。

3.第二乐段进行欣赏,与第一段进行比较,在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4.演唱形式的听辨,每一乐段的演唱形式不同,为什么,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表现不同的情绪,表达不同的情感。这是与歌曲所表达的情绪紧密联系的。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三、复听全曲

要求学生说出全曲中有那些重复的旋律,或者乐段。

全体演唱,老师和学生一起演唱

完整复听全曲。说说歌曲中哪是重复出现的?完成听听想想。

四、小结:

每个人将今天的感受写下来,最好能写成日记。

教学反思:学生有表现力的演唱歌曲。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篇10

一、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

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叙事体歌曲的特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

2. 情感目标:

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妈妈”在过去时代所遭受的不平等遭遇,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感恩祖国、感恩党,从而懂得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应倍加珍惜。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3. 能力目标:

教授学生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并理解歌曲中的情感表达。

培养学生的感受、鉴赏、表现音乐的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地思考怎样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和演唱方法来表达歌曲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曲调和节奏,准确地演唱歌曲。

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2. 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和演唱方法来表达歌曲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鼓励学生个人独立地感受和理解歌曲,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请同学们踊跃发言,分享妈妈给自己讲故事的经历和感受。

播放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氛围和情感。

2. 歌曲欣赏:

完整地播放歌曲,让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和基本情绪。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分享听后的'感受。

3. 歌曲分析:

歌曲分成三部分,分别介绍每部分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第一部分:叙述了小主人公在美丽的夜晚听妈妈讲故事的幸福场景。

第二部分:叙述了妈妈在旧社会的痛苦生活,控诉了旧社会的不公。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复,加强了对幸福生活的珍惜和对过去的回忆。

4. 歌曲学习:

教师先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学生跟唱,教师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节奏。

引导学生体会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尝试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和演唱方法来演唱。

5. 情感引导:

结合歌曲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妈妈在过去所遭受的不平等遭遇,并讨论如何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发言,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想法,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6.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情感表达和音乐鉴赏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将所学歌曲带回家与家人分享,增进家庭情感交流。

四、作业布置

1. 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练习演唱《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并记录下练习的过程和感受。

2. 鼓励学生寻找其他叙事体歌曲进行欣赏和学习,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