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微课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英语微课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2品读环境描写和人物细节描写的重点语段,了解母亲工作的艰辛及母亲对“我”读书的支持。
3.感受慈母情深,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和崇敬之情。
教学准备:
ppt课件
课时分配:
8分钟
教学方法:
录屏型
教学类型:
讲授型
适用对象:
五年级学生
教学过程:
1.片头:(20秒以内)本文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节选。课文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故事,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2.了解作者(ppt演示):梁晓声,当代作家.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梁晓声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现已创作长篇小说六部.其作品大多被香港、台湾出版,并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
3.找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词句,体会深情。
4..体会母亲工作的艰辛和对我读书的支持。
结尾:
(10秒以内)今天的微课就讲到这,谢谢聆听。
英语微课课件 篇2
关键词:微格教学;课堂设计项目单;课堂教学评价单;教学反思;教学效果
一、“微格教学”的相关文献
“微格教学”是1963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Professor Dwight Allen首先提出的,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我国。它是一种压缩了的教学模式,又被称为“微型教学”“录像反馈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来培训示范生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吴怡昕,20xx)。它是一个有控制的实习系统,以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技能为目的,对教师教学技能进行系统训练的方法,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微格教学不为一个完整的班级进行完整的授课,而是给一小部分学生上一小段时间的课,一般为6~10分钟。可利用现代化的视听设备将授课过程与内容录制下来,以便教师能直观地感受自己教学的整个过程,并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教学效果(孔繁霞,20xx)。微格教学帮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发现自己的教学问题,形成反思的意识与能力,是为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而设计的。
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根据笔者观察与调查,笔者所在学校的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学生感觉学习很吃力,英语成绩偏低。虽然新课改已经开展了很长一段时间,但部分教师因为想立竿见影,于是课堂多采用应试模式,以传统的教学观指引教学,而没有接受新课改的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只关心学生知识的机械掌握和分数的提高,并不重视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很少采用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的方法,对学生的英语水平的差异照顾不周,也导致课堂教学效率较低。笔者分析,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之一便是教师“一言堂”现象严重,课堂活动少,学生的课堂参与太少,课堂的收获太小。课堂活动设计缺乏趣味,甚至经常做很多重复性、机械性的练习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三、课堂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教学反思这一探究过程使教师成为教学的学生(Dewey,1904)。反思教学可以使教师随时掌握和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的看法及满意度。反思能使教师有机会思考自己的教学和学习,最终成为一名高水平的教师(Cruickshank,1991)。反思不但能给教师带来短期的直接好处,也会带来长期的好处。斯坦福大学根据经验和对教师的行为分析所列出的反思型教学方法,该方法将教师的教学技能分为14种:变化刺激、导入、总结、非语言性启发、强调学生参与、频繁提问、分散性提问、高水平提问、探索性提问、确认、例证和实例、运用教材、有计划地重复和交流的完整性(孔繁霞,20xx)。笔者认为,教师在开展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可以将这14种教学技能纳入反思范围,分析教师教学行为和课堂教学细节,并由此更加有效地提高课堂效果,最终实现“教学有力”。
四、设置课堂设计项目单及课堂教学(教师表现)评价项目单
以“微格教学”原理为参照,笔者把课堂教学分为导入环节、课堂活动、教师角色、学生角色、课堂反馈、教师综合素养等多个“微格”。首先设置一份“微格教学”课堂设计项目单(如下所示)。
“微格教学”课堂设计项目单:
1.简单复习前次课的主要教学内容(Warming-up环节)
2.综述本次课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要点
3.陈述教学目标及学生要完成的任务
4.设置一个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与主题相关的问题、图片、视频或者对话等(导入环节)
5.课堂活动设置要能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以及参与热情
6.呈现本节课的基本步骤及其时间分布
7.师生角色分配
8.设计活动任务,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运用并巩固所学内容
9.设置课堂反馈方式,检测本次课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效果
10.针对课堂反馈结果进行课堂应急教学补充
五、教师参详设计项目的.要求进行备课及上课,可根据需要逐个选出目标“微格”作为“微格教学”的反思部分,也可以综合多个目标“微格”开展教学反思
可利用现代化的视听设备(摄像机、录像机等),将授课过程与内容录制下来,也可以通过同行观摩记录授课过程,然后通过他评和自评来发现自己的教学问题,进而形成教学反思的意识与能力。笔者依据“微格教学”课堂设计项目单对各个“微格”设置出一份相应的有效课堂教学评价项目单(如下所示)。
“微格教学”课堂教学(教师表现)评价项目单:
1.新旧知识衔接巧妙
2.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3.有效导入,生动有趣,吸引学生
4.课堂活动紧扣主题,循序渐进
5.课堂活动设计环环相扣,时间分配合理
6.教师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开展课堂活动
7.课堂活动设计新颖,善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8.课堂活动考虑到了不同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
9.课堂反馈及时,教师能根据反馈作出应急的教学调整
10.课堂反馈模式多样化,学生始终全面、高度参与课堂
11.课堂反馈有效。教师针对不同的反馈结果调整教学步骤及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2.教师课堂教学应急能力强,随机应变
13.教师具备专业素养
14.教师具备教学热忱
每一项评价都设置五个级别及其相应分值,分别是:很好=5;好=4;一般=3;差=2;很差=1;14项总评价满分为60分,分数收集后再计算出得分率。比如,总得分为50,则算出总得分率为50÷60=83.3。分析评价结果时可以参考14项总得分情况,也可细看收集到的评价表(比如16分,则以16×5=90为满分)的单个项目(微格操作)的得分情况,操作时可将此菜单设置成一份评价表格,参与观摩课堂的同行可依据此表作出相应的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授课教师可以细看每位同行给出的每个单项的具体评价对复杂的课堂教学进行分解、分析和讨论,听取同行的建议和反馈意见,作出相应的课堂教学反思,进而提高和改善特定的教学行为所需具备的教学技能。
教师依据微格教学课堂设计项目单制订课堂教学计划,经过深思熟虑制订的教学计划能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安全感、自信心和教学激情,这也是有效教学的具体体现。微格教学课堂设计项目单以及课堂教学(教师表现)评定项目单为教师反思提供了一定的依据,能促使教师思考他们的教学活动细节,吸取经验教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另外,教师还应在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地培养反思探究精神,对教学细微之处进行研究与分析,尽一切可能学习从理论到实践的所有教学知识与技能,并思考如何用这些知识影响教学,运用和分析教学技能,并从中受到更大的教学启发。
参考文献:
[1]吴怡昕.创新型教师如何培养自身新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xx(8):134-137.
[2]张海燕,伊焱,宋玉冰.简论创新型教师素质观[J].中国成人教育,20xx(7):57-61.
英语微课课件 篇3
微课名称:教学语言技能所属学科:教育学所属专业:小学教育所属课程:小学微格教学
适用对象:大专或本科三年级学生;也可用于在职教师培训教师姓名:梁光明
所属院校: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教学背景:本课程是高职高专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是在学习基础心理学、小学教育学两门专业课的基础上,对小学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小学教育见习、小学各科教材教法教学密切配合,为下阶段的教育见习、顶岗实习做准备。深刻理解教学语言技能的运用要求,对下阶段的模拟实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的:深刻理解教学语言技能的运用要求。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教师讲授的方式进行,同时运用多媒体视频辅助教学。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教学语言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使用和运用的语言,它主要是指口头语言。
教学语言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教学信息的第一载体,教学语言也是最重要的课堂教学技能,无论是讲授、提问,还是导入、结束、板书、演示、练习指导等等,都离不开教学语言。所以,掌握好教学语言技能,对于一名教师是何等的重要。
二、新授学习
(一)运用要求
1、通用语言(一般语言)的要求,即努力做到用词发音准确、规范,语速适当,声音高低适中,语气亲切自然,语调抑扬顿挫,语法生动有趣、合乎逻辑并富有启发性、感染力和说服力。
2、相配合的其它技能的要求。运用于导入时应注意感染力,运用于讲解时应注意准确性和逻辑性,运用于提问时应注意启发性,运用于结束时应注意概括性等等
3、学科性和学术性。语文:语言有感情、感染力。数学:准确、精练。英语:准确、规范。
4、可接受性。低年级小学教学中要力求运用儿童化语言。
(二)案例分析
案例1: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20《纸船和风筝》一课的一段导入分析:
闫老师的这短导入,亲切自然、生动有趣,短短几句话,就把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兴趣。
案例2: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20《纸船和风筝》一课的'一段课文朗读分析:
闫老师的这短饱含感情的朗读,让在场的小学生都流下了眼泪,真正地融入到课文中,很有感染力。
案例3:《秒的认识》一课中的一段教学分析:
老师先运用钟表让学生感受“1秒”有多长,再让学生回顾日常生活中我们哪些地方用到了“秒”,接着又提问学生:1秒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使学生真正理解了“秒”。体现了小学数学教学对教师教学语言“准确、精练”的要求。
三、小结并结束全课
可见,教学语言对于一名教师是何等的重要。我们每一名师范院校的学生,要有意识地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好!今天的课就先上到这里,下课。主要参考书目:
[1]张文全主编.小学教师教学技能训练[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孟宪恺.微格教学与小学教学技能训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荣静娴、钱舍.微格教学与微格教研[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英语微课课件 篇4
1微课程概念与优势
1.1微课程的概念
微课程起源于美国,近些年逐渐被我国教育领域所应用,随着科技的优化和改进,我国对微课程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很多教育专家都参与到其概念的讨论中。综合相关专家的说法定义微课程的概念如下:微课程主要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自主设计,是拥有完整结构的十分钟左右教学视频,适用于大多数课程,并且可以用于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
1.2微课程的优势
与以往的教学不同,微课程具有以下优势:第一,领域性广、高效短小;第二,个性化强、方法简洁;第三,趣味性强、丰富多彩;第四,针对性强、重点明确。
2微课程的主要设计原则
2.1完整性
在设计微课程的过程中,要遵循“设定教学目标、编排教学内容、建立教学过程、设定教学情景、设定评价判定”的设计流程。微课程需要借助网络技术,其与以往的教学模式不同,在评价和判定方面具有特殊性,而测评系统是微课程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加强师生沟通以及提高教学反馈质量,因此,教师在设计中,一定要注重对评价环节的设计,确保微课程的完整性。
2.2系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