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劳动日记四年级 篇1
一、 开展写字课的目的:
1、培养学生写字意识,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通过写字课程的开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二、形式和类型:
1、每周星期五第五节为固定写字时间。
2、有效利用每周的写字课。
三、具体要求:
1、教师要加强指导,不能将写字课变为自习课。不搞形式,让学生习字习惯的养成真正落到实处。
2、合理安排学生每天的练习内容,可以结合所学生字或利用字贴练习。
3、强调学生的写字姿势,随时纠正不良习惯。
4、定期在班级进行写字比赛,随时奖励有进步学生。
四、预期目标: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和写字习惯。
2、使每位学生都能写一手好字。
3、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2025劳动日记四年级 篇2
本学期我校劳动与技术教育工作将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多渠道宣传,提高认识,形成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建设人才必须遵守的守则。对学生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我校重视劳动教育,组成以书记具体负责的领导小组,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紧密与少先队活动挂钩,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我校还将通过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因此,我们必需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贯彻落实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日制小学开设综合实践课是向小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它对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学会劳动,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教育学生初步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从小培养他们的劳动兴趣、及劳动意识,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日后建设祖国作准备。
为了更好地完成劳动科教学任务,拟定以下几定教学措施: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按照不同年级的教学要求确立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二、教学实践结合使学生在学中掌握理论,在实践中获得技能。(带学生到学校实践基地,除草、施肥等劳动实践)。
三、坚持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开展“我做爸妈的小帮手”活动。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洗衣、叠被„„学生的家庭情况,通过小学生素质发展评价成绩记录反馈到学校,学生在校的劳动情况也由此表反映给家长,以增强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将学校劳动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四、各年级互相结合,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简单生产劳动、公益劳动等教育,让学生在家学会洗碗、扫地、洗衣服、做饭等劳动。
五、注意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使学生学到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结合学校兴趣小组活动,组织学生学习炒各种的菜,学做点心等劳动实践。使学生对劳动产生兴趣。
2025劳动日记四年级 篇3
一、指导思想
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学生的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做中学”和“学中做”。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旨并不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操作”层面,它强调学生通过人 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技术操作过程中技术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培养、技术能力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强调规范操作与技术创新意识的统一。学生的操作学习过程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的学习过程,是孚脑并用的过程。
二、班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顺应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提倡用可感而形象的技术作品来引导、来组织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技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一个模型、一件工艺品,也可以是一盘菜、一个生长着的作物等。通过作品的制作,学生可以获得材料认识、工具运用、操作程序、技术要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通过作品引导学生的设计、评价以及作品宣传等活动。
三、教学目标
(一)了解劳动世界,理解劳动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通过技术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劳动体验,形成对劳动的初步认识。
培养认真负责、遵章守纪、团结互助、爱护公物以及爱惜劳动成果的晶质,形成良 好的劳动习惯。
(二)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学习,学会生活自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掌握生活必备的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会生活自理。
建立生活中的主体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积极参与技术实践,掌握基本的技术知识与技能
认识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常见材料,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工具。
了解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进行简单的工艺品和技术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四、教学重难点
1、注重基础
小学四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劳动与技术能力培养的基础,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劳动与技术方面基础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应以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服从且服务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生动活泼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
2、体现综合
一是注意劳动与技术教育各个实施途径的沟通与结合。劳动与技术的课堂学习要与课外活动、常规指导、社会实践、家庭教育等途径相沟通相结合,以实现其教育目标。如学校生活中的值日活动、环境整理,可与劳动教育结合起来。
二是注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各领域学习活动的统筹规划和有机协调。
三是注意劳动与技术教育各个具体项目之间的联系与衔接。
3、讲究科学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在方式和内容上应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和年龄阶段特征。
4、注重实效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有一定的条件要求,而各地的现有条件和资源优势,千差万别。因此,应从本地区、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教育的实际效果出发,选取内容,确定方式, 安排实施计划。在实现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形成本地区、本学校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传统和特色。
五、教学措施
(一)评价原则
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以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为根本宗旨。凡参与劳动与技术的 学习与实践活动,完成或基本完成所规定的学习任务,都应当予以肯定。对那些劳动与技术学习表现突出,成绩优异,或有所发明与创造的应给予特别鼓励。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考核等级一般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种。
(二)评价内容
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目标的整体性评价。评价内容主要有劳动态度与劳动习惯、知识的学习及其应用、设计与操作技能、实践与创造能力、学习的成果质量等。在全面评价的同时,尤其要注意学生的态度与习惯、学生的技术意识形成等方面的评价。
(三)评价方式
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评价中可采取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小组评价、班级评价等多种方式。要吸引教师、家长以及其他人员积极参与评价工作。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应当注意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既要关注学生技术学习与技术操作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既要关注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习得与创新,又要关注学生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情感的进步与发展。评价应当删繁就简,方法应当灵活多样。可以采用产品展示、作品评定、撰写心得体会、相互交流、专题活动、日常观察、学期考核等多种形式。
2025劳动日记四年级 篇4
一、教学目
1、了解工艺制作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木工的基本技能,工艺制作的原理,能设计图样并制作,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制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并能对成品进行多元化的评价。
2、以奇促趣,以观促趣,在玩中学,在赏中做。通过观赏栽培,美化环境,陶冶情操,使学生从木制工艺品的美中体验到劳动的美、技术的美,养成爱劳动的良好习惯,使学生从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劳动的责任感。
3、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发展,实现学生功能的转变。学材的内容易于学生接受,篇幅少而精。
二、教材分析
四年级以立体制作为主,在立体制作中牵涉到的技巧要多一些,要求高一点,难度提高了许多。它是学生自主翱翔的世界,也是学生走向生活的起点。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必备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基础。
三、 知识现状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8人。学生都来自农村,但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宠爱,大部分孩子没做过家务劳动,缺乏一定的劳动意识和技能,只有少部分来自家庭条件较差的外来务工子女从小就参加劳动,尤其是家务劳动,有较好的劳动习惯和技能。但基本上学生对这门课充满了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 掌握制作木制工艺品的基本技能,工艺制作的原理,能设计图样并制作。
2、 学习制作木制工艺品的方法,体验劳动的乐趣和责任感。
教学难点:
木工模型的制作及拼装。
五、教研专题及教学措施
教研专题:如何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劳动技术的能力
1、强调具有开放性,尽量加大容量,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注意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在劳动实践中树立学生的劳动观念,体会劳动创造财富的道理,培养创造精神,并在劳动实践中学会观察世界、认识世界。
4、由于部分作品难度较大或内容较多,故课内独立完成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让学生学会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作品,也可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继续完成作品,对于完成的作品应及时进行评价,如设立制作奖、创意奖等。
2025劳动日记四年级 篇5
根据《绿色证书培训纲要》,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从本地区农业生产实际出发,今年,我们在初中一二年级进行了农业生产劳动技术教育的探索,其作法和体会如下:
一、提高对新形势下开设农业技术教育课的认识,明确教学任务
农业生产劳动技术教育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需要,是中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开设农业技术课是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初中学段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对于提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劳动生产技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养成艰苦朴素、遵守纪律、爱护劳动工具和劳动成果的优良品德,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农业生产的基本技术和基础知识,学会使用一些农业生产劳动工具的技能,使学生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发展学生智力。
二、从实际出发,确定教学内容
我们根据《绿色证书培训纲要》的要求,因地因校制宜地确定教学内容,重点考虑到如下几个方面:
1、结合本地农业生产实际,联系农业产品结构调整的需要,确定教学内容,大白菜种植面积大。因此,我们就以大白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田间管理、收获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
2、联系当地当时生产的急需、季节的特点确定教学内容。如在植树节前后,我们讲授了“植树造林”的知识和技术,并组织学生参加植树的生产劳动实践。
3、根据我校现有的农业生产劳动基地的具体情况,确定教学内容。农业生产劳动技术课应以劳动实践为主,故劳动基地是主要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它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我们在农业生产劳动基地,种植的农作物主要大白菜等。
三、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教学计划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必须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使整个教学计划得到落实。我们着重做到了“四有”,“五落实”。
“四有”是:一有农业生产劳动技术课的教学计划;二有具体的教学时间安排,保证上农业技术知识课。劳动实践时,可以集中安排;三有编选的教材;四有学生的劳动技术课的考勤考核制度和方法。根据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效果、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评定成绩,记入学生成绩册,可作为评定三好学生的依据之一。
“五落实”是:一是组织领导落实,学校成立了生物教研组的教师两人、总务处两人、学校农业生产劳动基地的负责人1人组成的“农业技术课教研组”,从而保证了教学的进行;二是任课教师落实,确定两位教师授课;三是劳动实习场地落实;四是授课年级落实,目前在初中一二年级开设农业生产劳动技术课。年级组长、班主任教师、农技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实习活动;五是采用“讲、看、实践、总结”的方法落实教学计划。
四、收获和体会
1、通过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劳动实践对“人民群众是生产劳动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加深了理解,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德有所增强。学生参加劳动实践表现出来的组织纪律性、积极性、主动性也随着劳动实践的增多而不断增强。
2、由于确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比较切合实际,激发了学生对农业技术课的兴趣。
讲课教师做到生动讲述、准确演示,要求学生做到课堂上要弄清原理,实习场上要认真观察,学会操作,平时要寻机应用、实验实践。学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班主任、农技课教师分片把关,认真指导,从而激发了学生极大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普遍反映“这样的活动多搞几次,增加我们的动手机会,才能学得好记得牢”。
3、坚持教学实践、积极探索规律
(1)在目前情况下,开放农业劳动技术课,有不少困难,但我们本着实事求是、从易到难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条件,采用不同形式,选择不同的内容,灵活多样地坚持进行教学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2)根据农作物生长的周期性、季节性、连续性的特点灵活安排讲授、实践的时间。
(3)整个教学力求走出去,重在实践,寓育人于劳动实践之中,要把学习知识和劳动实践结合起来,以劳动实践为主,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把思想教育贯穿在劳动技术课的始终。
(4)建立、健全农业劳动技术课的考勤、考核制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必须十分重视,严格认真地抓好,更好地发挥它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