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画粽子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美术画粽子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糯米成熟了,我们农村喜欢用新上市的糯米包粽子吃。一天早上,我班有个孩子边吃粽子边走进活动室,过了一会儿,他兴奋的跑过来说:“老师粽叶很好玩呀!”。我随口问一句:“你是怎么玩的?”他说了好多好多,于是我就产生了“玩粽叶”这一主题活动,这活动也正好与“吴文化”有关。本活动的内容选择贴近幼儿的生活,孩子平时都喜欢吃粽子,对粽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粽叶进行做做、玩玩,使幼儿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发展,体验其乐趣。从而完成活动目标。
目标:
1、通过粽子,让幼儿了解我们苏州人过端午节的民间习俗。
2、在剪、贴、折的过程中,体验玩粽叶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像力。
准备:剪刀、胶水、橡皮筋、米、粽叶
过程:
一、引出活动
老师小的时候,到了夏天大家都会端着椅子到外面去乘凉,而且还会念一些童谣,你们想不想也来听一听?(想)
风凉嘟嘟,螺丝嗦嗦,盐鸭蛋剥剥,粽子吃吃,萝卜干吃粥,味道好是好得勒。
二、了解苏州人过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1、每年的什么节日我们苏州人都要吃粽子呢?
2、端午节,我们苏州人除了吃粽子这个风俗习惯还有一个风俗习惯,是什么呢?(菖蒲、艾叶、大蒜头)
三、玩粽叶
四、交流
美术画粽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吃粽子,知道端午节最主要的活动就是吃粽子了。
2、能剪出中国式屋顶、粽子、吃粽子的人物。
3、剪好各种部件,再组合粘贴出完整的画面。
4、锻炼幼儿的耐心细致与创造美的能力。
5、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6、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重难点:
感受端午。
能剪出端午元素组合成画面。
活动准备:
各色彩纸、剪刀、胶棒、黑卡。
活动内容:
1、交代上课内容,小朋友马上要过端午节了,今天我们的剪纸内容就是表现端午节。请小朋友来说一说端午节都要做些什么?老师总结:要挂艾叶、划龙船等,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吃粽子了。
2、分析画面内容:为了表现出中国特色,我们来剪一个中国式的房顶,还有红色的门,门上贴个“福”,房顶下我们可以贴艾叶和粽子,再贴个吃粽子的小朋友,这幅画基本上就可以了。
3、示范:老师示范剪出屋顶、门、粽子、艾叶。这些都是用对称的方法,在对折的纸上,画出物体形象的一半,再剪出。
(屋顶)(粽子)
3、请幼儿剪,要求幼儿分部件剪,再组合粘贴,鼓励幼儿发挥想象有所创造,跟老师不同。(第一课时结束)
4、老师示范:剪出吃粽子的小朋友。分部件剪:分别剪出头、身体、粽子、腿,再组合粘贴出人物。
5、请小朋友剪,老师巡回指导。(第二课时结束)
活动效果:
孩子们剪出了端午节吃粽子的情节,很有生活情趣,不错呦!屋顶是一个红色的翘式屋顶,剪好了外轮廓再在里面剪出一些镂空的纹路。粽子是三角形的,也镂空剪出一些花纹。非常可喜的是,孩子们在剪吃粽子的小人时,非常有创造性:有的.人物剪出了五官,正张大嘴吃粽子,是分部件组合剪的;有的是一气呵成,一张纸就剪出了一个小人,然后胸口再贴一个绿色的三角形的粽子,简单扼要地表现出了吃粽子的小人,表现出孩子们童真童趣。
反思:
这两节活动设计围绕着端午节,这种民族的节日,小朋友都很熟悉,把节日的传统习俗设计进剪纸活动,幼儿很乐意接受,因为这些事情他们亲历亲为,很熟悉,所以制作起来也有感觉,更会有所发挥创造。这也是纲要所要求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要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剪龙舟,孩子们一开始觉得很难,有畏难情绪。经过老师的引领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把最难表现的龙头拆分成几个简单的部件的组合,孩子们就有了制作的信心,并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从中也体现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孩子的现有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能力才会增长。
美术画粽子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5、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教学准备:
1、故事录音。
2、各种形状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话题。
T: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二、品尝粽子,并讲述。
1、认识粽叶。
T: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2、幼儿品尝。
T: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
3、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
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美术画粽子教案 篇4
一、活动意图:
此次活动我们以亲子的形式开展,主旨在让家长和孩子通过共同制作粽子的活动,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情,提前感受端午节的快乐气氛。更重要的是要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家”的温暖。
二、活动准备:
1、家长:苇叶30张、包粽线若干。
2、园部:糯米、黑米、黍米、红枣;蒙眼巾
3、音乐、视频
三、活动对象:
大二班幼儿及家长
活动时间:20xx年5月26日上午
活动地点:本班教室外走廊
四、活动流程:
致词:
首先我们非常感谢各位家长从百忙之中抽空来参加我们今天的亲子活动,谢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期末将至,我们将期末亲子活动与我国的传统美食——粽子相结合,让孩子们知道粽子的制作方法,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体验劳动的乐趣。临近期末了,我们欢聚在一起开展了以“老师孩子家长齐动员、团团圆圆迎端午”为主题的亲子活动,本次亲子活动是“包粽子”。接下来我来介绍一下今天的活动的流程:
(一)欣赏包粽子过程,家长与幼儿一起包粽子。
1、先欣赏包粽子的'过程:(事先找一个家长代表示范)示范语:“将苇叶3~4片(窄的用4~5片)一叶搭一叶地排好,折成三角形兜,用左手拿住,右手抓一些湿米放入,再放上2~3个大枣或是红豆,再抓一些湿米放入,然后再抓些湿米添平,把叶子包裹起来,包严包密,用棉线捆好”
2、在包粽子前注意事项:
(1)、请家长带幼儿去洗手,在制作的过程中应注意卫生。
(2)、因地制宜,安排好幼儿家长的座位。
(3)、家长幼儿教师一起包粽子(播放喜庆的音乐,体验浓浓的温馨氛围)
(4)、场地整理(自由洗手)负责人:李老师、各位家长代表
(二)做亲子游戏《猜爸爸妈妈》【煮粽子时间】:
目标:加深亲子依恋之情,培养孩子热爱自已父母的情感。
准备:小椅5-6把,蒙眼巾5-6条。
玩法:幼儿5-6人,蒙眼坐成一排,父母分别走到幼儿面前,主持人说出此人特征,如发式,衣着,由幼儿猜出自已的爸爸妈妈。
注意:Wei508.Com
1、猜不着时可以让幼儿听被猜人的声音。
2、猜对时可由父母对孩子做亲昵的动作,以表示奖励。
(三)欣赏幼儿在园的活动照片,让家长更多的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并引导幼儿给爸爸妈妈捶捶背、说说悄悄话。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安静的和爸爸妈妈一起欣赏一下,平时你们在幼儿园的表现,好不好?在欣赏的过程中小朋友们可以帮自己的爸爸妈妈捶捶背、说说悄悄话哦!但是了要保持安静哦!
(四)幼儿与家长共享美味的粽子。(引导幼儿喂爸爸妈妈吃,并说声:爸、妈您辛苦了!)
师:现在我们亲手包的粽子就要出炉了,自己的劳动成果,我们一起来品尝我们包的粽子,在品尝的过程中小朋友们我们应该怎么做了?
师:哦!我们可以先喂自己的爸爸妈妈先吃,可以与同伴分享。
在品尝的过程中可以对爸爸妈妈说:你辛苦了!
(五)节目表演《感恩的心》
五、活动结束:
结束语:今天,我们要再次感谢各位家长从百忙中抽空来参加这次的亲子活动,因为有了你们的参与,使我们这次活动倍感温馨,也更加有意义!在这里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和美!也祝愿我们的孩子身体健康、快乐成长!(大码头镇中心幼儿园)
美术画粽子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5、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教学准备:
1、故事录音。
2、各种形状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话题。
T: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二、品尝粽子,并讲述。
1、认识粽叶。
T: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2、幼儿品尝。
T: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
3、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
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美术画粽子教案 篇6
活动背景:
冬天到了,我们班开展了晒太阳的一系列活动,让小朋友们感受冬天的一系列事物,我们每天中午出去散步的时候都要晒太阳,小朋友有的时候会问:“为什么晒太阳就会变得暖和呢?”我希望通过这个活动不仅能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也能增加幼儿的生活经验。
内容与要求:
1、感受冬天天,尝试剪圆形的图案
2、尝试绘画短和直的线条。
材料与环境创设:
剪刀、胶水、蜡笔、白纸
过程与指导:
一、讨论冬天怎么样才能温暖
师:“冬天的'时候我们会感觉怎么样啊?”
“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变得暖和啊?”
幼:“多穿衣服。”“空调”“晒太阳”
二、幼儿实践
师:“那让我们一起来画太阳,把我们班照得暖暖的好么?”
教师示范,要求:
1、延着黑线剪
2、胶水宝宝用完放在桌子中间,画完后把盖子盖好。
三、讨论结束
教师表扬画得好的小朋友,指出画得不太好的小朋友哪里画得不好,给予鼓励。
美术画粽子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是传统节日及相关来历、风俗。
2.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幼儿间交流合作。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故事录音。
2.各种形状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活动过程
一、引出粽子
T: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
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二、品尝粽子
1、认识粽叶。
T: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2、幼儿品尝。
T: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
3、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三、讲述“粽子”故事
1、你们知道端午节这一天为什么吃粽子吗?我们一起来听一段故事,听完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2、幼儿欣赏故事内容。
大约在公元前三四零年的战国时代,屈原出生在楚国的一个贵族家庭里。他青年时代就有着出色的才干,踏进楚国朝廷不久,便受到赏识,当了[左徒]这一仅次于宰相的大官。但是屈原实行政治改革的主张始终不能实现,终于被削职流放出去。他在流放途中,走遍了现在湖南、湖北的'许多地方,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忧民感情的诗篇。后来楚国亡了,屈原心裹有说不出的痛苦,便来到汨罗江边,抱起一块石头,纵身投入江里自尽了。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3、提问。
①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谁?
②端午节这一天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活动啊?
四、制作粽子
T: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包粽子好不好?
老师交代要求:
请每个小朋友拿一片粽叶,放入一点米,不管小朋友包什么形状的粽子,只要里面的米不漏出,你包的粽子就成功了,注意了我们可不能浪费,不要把米弄到地上。
美术画粽子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粽子的不同形状,大小及种类。品尝粽子的味道。
2、了解粽子的由来,知道粽子是横县的特产,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重点难点
1.认识粽子态的不同形状及大小种类。
2.知道粽子是横县的特产。
活动准备
1、在活动区中摆放不同的粽子图片、包粽子材料及各种味道不同粽子的实物;
2、《包粽粑》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猜谜语
“草叶包裹四角尖,再用细绳腰上栓,
白米猪肉里面塞,家家过年摆上桌。”
教师:“小朋友们猜对了,是粽子。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横县大粽。”
二、认识粽子
1、说说粽子形状。
(1)、教师:“你吃过什么样的粽子?它是什么形状的?”让幼儿自由说说自己看见过的粽子。
(2)、出示并介绍有关不同粽子的图片,让幼儿观看了解粽子的多种形
状。有三角粽、四角粽、长形粽子等。
2、说说粽子的味道。
(1)、教师:“有各种各样的粽子,那么你吃过的粽子是什么样的味道呢?里面包着什么呢?”
(2)、让幼儿自由说说自己吃过的粽子,并说说不同的粽子用哪些方法来吃才更好吃。
(3)、请幼儿品尝粽子的`各种味道,让幼儿懂得有甜粽、咸粽、原味粽,有白粽、肉粽、凉粽、花生绿豆红豆粽等,让幼儿感受粽子的各种美味。
3、认识包粽子的材料。
4、让幼儿认识粽子的由来。
三、教师小结:
横县大粽是广西横县人欢度新春佳节的主要食品之一,横县有“无粽不成年”之说,也就是过年时没有粽子吃不像过年的意思。我们的横县大粽形状是平底、上拱、中部丰满隆起的长条形,就像怀着宝宝的妈妈一样多子多福。在材料则是以山上带香的粽叶和红绳索用作包裹,表示吉祥的意思。人们在过年之前把粽子包好,在晚上放进锅里煮。在过年时一家人便围坐一起吃起锅大粽,代表全家团团圆圆。大粽多由妈妈亲手做作,故称之为妈妈大粽,吃起来最有妈妈味道。
四、幼儿随着音乐跟着老师跳舞蹈《包粽子》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首先我对目标的制定:
我制定的认知目标为了解粽子的形状、大小和种类,了解粽子的由来,知道粽子是横县特产;情感目标为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其次,对组织的形式。
《纲要》中提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在这一活动中,以孩子们最熟悉的大粽为切入点,让孩子关注家乡的美食,对家乡的地方特色产生兴趣和对劳动成果的热爱。在活动过程中,运用各种不同粽子的图片让孩子们感知粽子的形状、种类;在活动区中投放包粽子用的粽叶、棉线、糯米、绿豆花生等材料,让孩子直接了解粽子原来使用这些材料包成的。在活动中我是以层层深入的组织形式来完成活动目标,每一个环节都是为了完成活动目标服务。
最后,师幼的互动。
大班孩子喜欢猜谜语,活动的开始就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出课题—粽子,吸引孩子们的兴趣,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活动中,孩子们运用多种感官:想、看、说、听,自己讲述粽子的大小、形状等不同特征,教师在旁加以鼓励,能使孩子原有的经验得到梳理。活动里我提供粽子实物让孩子观察,这样有助于孩子更好地掌握粽子的多种形状,大小区分等特征,给孩子以直观的感性经验。知识丰富后给孩子们品尝我准备好的几个品种的粽子,孩子们看着飘溢清香粽子有说不出的高兴,他们品尝不同粽子的同时也在一边议论平时吃过的粽子有什么形状的,有什么味道的,还有馅儿又放有什么的。粽子的故事由来,教师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由孩子自由说说,教师不做肯定与否定,而是对孩子加以鼓励。最后再由老师对故事由来的小结,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生活,对家乡的特产喜爱。我作为教育者,在活动中起到主导的作用,适时、适宜的引导孩子掌握知识。
在活动最后的环节中以壮族舞蹈《包粽粑》来推向高点,孩子们在欢乐声中结束活动。
不足之处:在环境创设中,图片和道具材料还准备不够充分、不够完善,我想,在下一系列活动中对环境创设的准备更要充分布置,让孩子认识横县特产——横县大粽中,以一系列的活动来开展教学活动的。在下一个活动中,我将在孩子已有的经验基础上,给孩子提供包粽粑所需的材料,开展手工活动《包粽粑》,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对横县大粽有更深一步的了解,从而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