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9篇观后感了。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末代皇帝》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末代皇帝台词 篇1
我想说,看完这部电影后,最大的感觉就是恍如隔世,我仿佛就像溥仪那样经历了60余载的人生,从清末登基,到伪满登基,再到建国后的思想改造,60年仿佛白驹过隙,回顾起来历历在目,然而,都像是一场梦。
终其前半生,溥仪都在皇权笼罩下不得逃脱。小时候被困在紫禁城,长大后被困在新京长春,皇帝这个名号就像是一条麻绳,把他捆绑得紧紧的。
我又想起溥仪小时候,周围的太监都是这么教育他的:你是皇帝,你想要什么就有什么。那是一个皇权达到顶峰的时代,整个紫禁城都被一片昏黄的封建气息所禁锢。在这种近乎变态的教育下,小皇帝自然就会生出一副极度自尊自大的性格。然而,他做了大半辈子的皇帝,却几乎没有掌握到什么实权,终究只是个傀儡,先替清朝背黑锅,再替日本人背黑锅。他做着那个主宰者的梦想,却终究无法企及。
电影中的那个蝈蝈是个喻示,在一开始的时候,它满身青绿。在电影的最后,溥仪拿出了他曾经藏在龙椅下面的小笼子,小红领巾打开笼子,蝈蝈爬了出来,早已变成了一身枯黄。蝈蝈被关在笼子里一生,得不到自由,当它重见天日的时候,那位曾经做了大半生皇帝梦的人,早已化身成蝈蝈了。
末代皇帝台词 篇2
在同学家作客,我在上网,朋友则拿着遥控器不停地换着电视频道。刹那间,我停止了上网,回过头去,叫朋友倒退二个频道。那肯定是在放电影《末代皇帝》。因为只有这部电影的配乐,让我能在短短一至二秒种内听出来。它是我个人认为的所有电影中最好的配乐。自从《末代皇帝》诞生以来。其配乐的主旋律似乎已经成为了西方人心目中标准的中国声音。至少在近年来的很多描写中国的西方影视和音乐作品、乃至是电子游戏配乐。都不约而同的使用了相同感觉的音乐。而这种类似的旋律其根源来自于《末代皇帝》。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其实几年前我已经看过这部电影。可是当我在电视机里再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的心情仍然是很激动的。因为这是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电影。不只因为那完美的配乐,还有那真实的场景,真实的人物,以及那一段让人久久不能平静的历史。可能是因为溥仪前半生住的北京的皇宫和东北的“皇宫”我都去看过吧,我似乎更能理解溥仪的命运是一段什么样的命运。当溥仪站在讲台上高呼“满洲国与日本应该是平等的!”的时候,我被感动了。应为我也曾经坐在那个会议厅的椅子上面对着空空的讲台。我们似乎是一对从未相逢的老朋友,曾经擦肩而过。而今天相遇了。
我们总应该对历史抱以一些敬畏,不管那是段什么样的历史。很多人我们不应该忘记。当我们津津乐道的谈论慈禧凤冠上的珍珠镶嵌在蒋夫人的鞋子上的时候,我们同样应该知道,正因为如此,溥仪才投靠了日本人。当我们谈论溥仪投靠了日本人时候,我们还应该知道,他居然有勇气大声告诉日本人:满洲国与日本应该是平等的!他是一个人,我们不能把他缩为一个符号。他是一个有着我们一样的情仇爱恨的普通人。他生存在一个无奈的世界。他和光绪一样,生来就已经注定了自己的命运,拼命想做点什么。却发现什么也做不了。可怜的皇帝!
其实我们远没有资格去同情晚清的皇帝。他们承受着常人受不了的压力和苦难。清庭的腐败其实和他们个人没有关系,他们也是受害者。而同治中兴,戊戌变法,也有他们的重要的功劳。他们并不懦弱。他们没有放弃。他们每天零晨两点起来批奏章。没有一天休息。他们热爱他的国家、他的民族。可是他们无能为力,真的无能为力。但历史却不能给他们一个起码的坐位。太不公平了!
说些题外话,为什么西方人对我们中国的历史把握地要比中国人还要深?真的是因为有些人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吗?不是。在历史前面,不管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其实都是旁观者。记得在《戊戌变法史事考》一书中,作者茅海建在前言中感叹道,中国第一档案管中有大量的清宫档案,都是研究清史的好材料。馆中条件优越,查档免费,还有空调。但是在案前埋头苦读的都是日本人,西方人。很少有中国人。也许这就能说明问题所在了吧。
末代皇帝台词 篇3
康熙: 宣旨!
太子:嗻。众臣听旨,上书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保明珠纠结大学士余国柱、大学士勒德洪、大学士李支芳、户部尚书绋伦、吏部尚书科尔坤、工部尚书熊一肖等,朋比为奸,欺君枉法,贪赃受贿,误国害民,朕再三警醒,尔等却终然不改,俱为罪无可赦,着尽数革职,抄没家产,永不录用,钦此!
康熙:当朝大学士,统共有五位,朕不得不罢免四位;六部尚书,朕不得不罢免三位。看看这七个人吧个不是两鬓班白,哪个不是朝廷的栋梁,哪个不是朕的儿女亲家,他们烂了,朕心要碎了!
祖宗把江山交到朕的手里,却搞成了这个样子,朕是痛心疾首,朕有罪于国家,愧对祖宗,愧对天地,朕恨不得自己罢免了自己!还有你们,虽然个个冠冕堂皇站在干岸上,你们,就那么干净吗?朕知道,你们有的人,比这七个人更腐败!朕劝你们一句,都把自己的心肺肠子翻出来,晒一晒,洗一洗,拾掇拾掇。
朕刚即位的时候以为朝廷最大的敌人是鏊拜,灭了鏊拜,又以为最大的敌人是吴三桂,朕平了吴三桂,台湾又成了大清的心头之患,啊,朕收了台湾,葛尔丹又成了大清的心头之患。朕现在是越来越清楚了,大清的心头之患不在外边,而是在朝廷,就是在这乾清宫!
就在朕的骨肉皇子和大臣们当中,咱们这儿烂一点,大清国就烂一片,你们要是全烂了,大清各地就会揭竿而起,让咱们死无葬身之地呀!
想想吧,崇祯皇帝朱由检,吊死在煤山上才几年哪?忘了!那棵老歪脖子树还站在皇宫后边,天天的盯着你们呢!朕已经三天三夜没有合眼了,总想着和大伙说些什么,可是话,总得有个头啊。
想来想去,只有四个字(‘正大光明’匾升起)……这四个字,说说容易啊,身体力行又何其难?这四个字,是朕从心里刨出来的,从血海里挖出来的。
记着,从今日起,此殿改为正大光明殿!
好好看看……哦,你们都抬起头来,好好看看,想想自己,给朕看半个时辰……
末代皇帝台词 篇4
他的一生一直在经历被迫的离别,唯一从没有离开过他的只有谎言。他不断接受着单边的表面信息,永远找不到立场与之辩驳,最终只能带着怀疑死去。这是一个万人之上的傀儡的故事——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离别和欺骗,是我认为溥仪人生中的两个关键词。离别是可以感知得到的,尽管每次都赶不上;但欺骗却只在暗地里贯穿着他的一生。溥仪在儿时就被困在一个对他来说是真实存在过的乌托邦,众人都愿做围墙里的表演者,满足小皇帝的一切要求。他们为了继续活在大清王朝的世界里,或是为了留在宫里谋取贪污利润,而对溥仪隐瞒外面的世界。直到溥仪终于发现墙外的异样,又同时经历了奶妈的离开,他第一次感受到自己处于一个巨大的谎言里,被困在自己原本引以为傲的虚假王国,但那时他还太小,没法认识到这意味着什么。
溥仪在长大后意识到自己所处的世界和自己万人之上的地位带来的责任,他想改革或者逃离,做能配得上皇帝称号的人。可他虽不昏庸,但确实无能。无能使他再一次落入日本人真诚表象的陷阱,身在局中还自以为可以利用别人重建自己的帝国。我能理解他的行为,如果你没有价值,就不会被利用。二者似乎是共生共存关系,可我依然不想被利用,也不想成为一个没有价值的人。作为处于当时社会中的最高地位的人,能接收到的信息面极其狭窄。那些狡诈的人总是带着一副真诚外表,在猎物已经陷于牢笼中才露出真实面目。
溥仪作为战犯被关进监狱里后,前半生的经历激起了他对世界的怀疑。他不相信同监房里的那些人会悔改,他们的服从只是为了避免惩罚;他认为曾经的仆人是被狱长派来监视他的,自己正在被软禁。他拒绝招供或是悔改,因为认为自己唯一的错误就是被人欺骗而开始了长达半生的傀儡生活。他只不过是又落入了新一个当权者的手里,这次他决定要保持怀疑,绝不再像自己的前半生一样轻信别人的一面之词。但直到在幕布前看到二战的纪录片时,溥仪才刚看到完整的世界,然后悔过,狱长成了他尊敬的人。他有了新的世界观。
只要曾被欺骗过,身后就会跟着欺骗的影子。“吃一堑长一智”对于敏感多疑的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你害怕再次遭受欺骗,然后开始猜忌一切值得猜忌的事,患得患失,忽略真正的重点和他人埋好的陷阱,然后再次被人欺骗,循环往复,直到变得极端偏执。我似乎就已经在这条路上走远了,看到溥仪说想要利用日本人时、看到他质问狱长时,我就像看到了自己。当人恐惧周围的一切时,别人的真诚也被我怀疑,别人的恶意也被我忽略。
常人又何时不被人欺骗,我们每个人活在社会中,就是活在谎言中。看完电影之后,我突然感到作为一粒渺小的沙砾或许也有些好处,平凡人的一生可能会经受到的最大谎言也不过是关于情感与金钱。溥仪经受的那些欺骗关乎国家与社会,当谎言的泡沫破裂后,他需要承受的的是一次次内心的崩塌、重建、再崩塌。我甚至觉得溥仪的无能是片面的,他能够顶住压力活过漫长的一生就已经足够伟大。
末代皇帝台词 篇5
1、我会等你,等你心里的风再度吹向我。只要你愿意,我总是在你身后,只要你转头,就能看见。
2、到底是那樊梨花有身家,出身西凉将门的嫡出女儿,若是换做庶出女儿,再没有这移山倒海的本事,那可真是死路一条了。
3、世人皆赞荷花的清洁,我倒更喜欢荷花的佛性,温和如慈母。(菀贵人)
4、宫中培植的菊花再名贵艳丽,到底是失了陶渊明所植菊花的清冷孤傲。
5、凡人臣者,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若倚功造过,必致反恩为仇,此从来人情常有者。
6、以利相聚,必然会为争利而散。
7、脸上薄施粉黛,一身浅绿色裙装。头上斜簪一朵摘的白芙蓉,除此之外只挽一支碧玉七宝玲珑簪,以彰显我是吏部侍郎的女儿,并非一般的小家碧玉,可以轻易小瞧了我去。
8、可逆风不解,挟风伴雨,催梅折枝去。
9、情深而起妒,妒切而生疑。
10、世间的阴差阳错从未停歇,都是寻常。
11、君恩如流水,匆匆不回头。
12、后宫中,女人的前程与恩宠,都在皇上的枕榻之上,皇上的大局亦是如此,两情缱绻间,就能消弭硝烟,也算默契。
13、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14、得人庇佑是好,但也要看看是什么人。否则深受其害,反倒是有苦说不出了。
15、臣妾虽为皇后,也是皇上的妻子,身为人妻,侍奉夫君,怎么会觉得累呢。
16、在这宫里,有利用价值的人才能活下去,好好做一个可利用的人,安于被利用,才能利用别人。
17、陌上虽然花开,但请你务必急急归来,因为我在这里等你。
18、阖宫朝见的日子,实在不需要穿得太出挑,这样温婉谦卑最相宜了。
19、人人都会身不由己,人人都会有自己的难处,该来的总会来,一步步走下去便是了。
20、花好月圆易得,人却不能长久相守。
21、没有你,这福寿绵长于我而言,不过是万事皆空而已。
22、臣妾求皇上不要张扬此事。臣妾不愿为了自己一己之身而使后宫不宁,使皇上烦心。终究,臣妾也安然无恙啊。
23、能吃是福,有人挂记也是福。
24、甄玉娆、“我宁愿嫁一匹夫草草一生,也断不入宫门王府半步。”
25、天地之大,容不下一个允礼,容不下一个甄嬛,我们没有选择!
26、这凤冠霞帔于我,何尝不是万重枷锁,锁尽我一生欢欣。
27、花叶和人一样,随时都会旁逸斜出,得多留神。
28、皇上待我这样好,我自然要全心全意待他。
29、菊花独立秋风,不与百花争艳,耐得住寂寞,才能享得住长远。
30、这后宫多得是耍心眼掉眼泪扮笑脸说是非。
31、得非所愿,愿非所得。
32、真好,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躺在你的怀里。
33、活着的时候用不到,那死后的颜面,都就是留给活人看的。
34、如果两个人有解不开的心结,凑在一块儿反而会更僵,这件事啊,只有两个人中的一个想明白了,先走出那一步才行。
35、妹妹今日如此境地,安知不是素日操心太过。
36、愿琴瑟在御,岁月静好,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37、姐姐不明白不要紧,只要姐姐肯谨记一样,知道皇上是天子,皇上永远是对的就是了。
38、要甘于利用,才有机会利用别人,可怕的是连利用的价值都没有。
39、任何时候都不要为了不值得的人,不值得的事,费时间,费心力。
40、人有喜怒哀乐,伤心流泪何罪之有。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有时不争,比能争会争之人更有福。
41、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亦可生,果真情一字,若问情由,难寻难觅。
42、路是自己选的,就没有回头的余地了。
43、因为我对男女之情绝望,因为我对我的人生绝望,是允礼,在黑暗中给了我一点希望,给了我一些活下去的理由,哪怕选择允礼是一个错误,我也宁愿一错到底。
44、歌舞娱情,自然不比诗书乏味,再好的书读熟了也会撂开一边。就好比这把扇子,天热的时候握在手里舍不得放下,一入了秋自然是碰也不愿碰了。
45、也许,所有的事,从一开始便是错误。
46、与其心生敬佩,倒不如自己就成为那样的人。
末代皇帝台词 篇6
1、各自天涯,各自珍重。
2、别人帮你,那是情分,不帮你,那是本分。容不容得下是你的气度,能不能让你容下是我的本事 人是活给自己看的,不是他人的一句话就能左右自己,让自己活出潇洒自我。——吴雪岚《甄嬛传》
3、女孩子喜欢的男生,是那种正经里带一点不正经,但这点不正经还不耽误正经的那种。
4、杏花虽美,可结出的果子极酸,杏仁更是苦涩,若做人做事皆是开头美好,而结局潦倒,又有何意义。倒不如像松柏,终年青翠,无花无果也就罢了。
5、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6、有些事,如果一开始就明知道不能善终,就不要痴心妄想,去勉强强求一个善果。
7、有时候不争,比能争会争之人有福多了。《甄嬛传》
8、任何时候都不要为不值得的人、不值得的事费时间、费心力。《甄嬛传》
9、人情世故的事,既然无法周全所有人,就只能周全自己了。
末代皇帝台词 篇7
《末代皇帝》是于1988年拍摄的电影,我看这部电影是在20xx年,但我觉得这部电影的画质、质量不亚于当今的任何一部大作,我在想,中国八十年代就能拍出这么优秀的电影着实不易,可当我看到从编剧到导演都是英文字母组成的名字时,我陷入了沉思。
看完这部电影我是悲哀的,我的悲哀不是表现在我对溥仪的怜悯,而是我对中国电影的怜悯。我悲哀的原因不是因为这部电影多么糟糕,而是因为它拍的实在是太好了。一部人物传记类的电影,肯定要了解这个人的一生,要想了解这个人的一生就要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按理来说中国的历史剧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应该拍的很好,但却让老外占尽了风头,这就好比中国人去英国编排戏剧《莎士比亚》赢得了巨大成功一样,这对于英国人来说肯定是耻辱的,同样,外国人编排的《末代皇帝》取得成功同样也需要每个中国人的深思。
在看近几年中国人拍摄的历史剧,每部剧商业价值气息浓厚,完全违背了真正的历史,更可悲的是,越是歪曲历史,越是滑稽慌谬的历史剧越受中国观众的喜爱,大家看电影完全没有带着学习的思想,而只带着娱乐的心情。这无异于对民族文化的侮辱和民族历史的践踏。
我只能期盼中国有一天能真正拍出属于自己的,扬名海外的历史题材电影,以张扬我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和源远流长的历史。
末代皇帝台词 篇8
1.容不容得下是娘娘的气度,能不能让娘娘容下是嫔妾的本事。 (菀贵人)
2.心都够暗了,再不见些亮光可不是黑透了吗。 (沉答应)
3.当年我与你同伴闺中,不过是求得可以嫁得一如意郎君,纵然我知道一朝要嫁与君王,虽不敢奢望举案齐眉,却也是指望他能信我怜我,让我可以有终身的依靠,看来,终究是我错了...补偿?我这些天的苦痛,岂是他能补偿我的,把我捧在手心又弃我不信我,皇上,他真的是好薄情啊!竟然半点也不念往日的情分,我知道,这些话你现在听着会很刺心,但是到我这地步我才能明白,君恩,不过如是。不过皇上待你极好,想来你也不会有我这一日,我这一番话,不过是我这个伤心人的一番伤心话罢了。 (沉答应)
4.以往只知道,湖上十里风荷,清香宜人,想不到身在其中,连菱叶、芦苇都气味清郁,看来身在其中,果然比远观更得妙趣。 (王爷)
5.松竹刚劲却不知过刚易折,反不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 (王爷)
6.世人皆赞荷花的清洁,我倒更喜欢荷花的佛性,温和如慈母。 (菀贵人)
7.杜若是有情的花。 (菀贵人)
8.今日与美同舟才是真正的乐事,竟让小王有与西施共乘,泛舟太湖之感。 (王爷)
9.范蠡是西施的爱侣,却亲手将西施送去吴国为妃,何等薄情,纵然后来西施摒弃前嫌,与之泛舟太湖,想来也不复当年初见的少女情怀了吧。 (菀贵人)
10.世人或叹西施,或骂吴王,却从无人责范蠡,贵人妙思,小王自叹不如。 (王爷欣赏菀贵人的才情和独到的见解)
11.良辰美景奈何天,王爷也读牡丹亭?(菀贵人)
12.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亦可生,果真情之一字,若问情由,难寻难觅。 (王爷)
13.世间情爱不知所起不知所终,王爷有幸可寻一往情深之人,我与皇上朝夕相对,但愿也有此情。 (菀贵人)
14.这枚荷包是我的心爱之物,若方才遗失了必是大憾。 (王爷)
15.一枚荷包而已,王爷言重了。既是王爷心爱之物,那请不要再示于人前,免得徒惹是非无穷。 (菀贵人)
16.腰中双绮袋,梦为同心结。 (皇上让苏培盛给菀贵人送同心结,附上的纸条。
末代皇帝台词 篇9
尼布楚条约顺利签订,索额图立了一功,康熙暂未动他,而把矛头指向了明珠、就在明珠50大寿的第二天,张廷玉带人抄了明府,明珠锒铛入狱。康熙宣布对明珠和他的死党尽数革职,永不录用,并在大殿上高悬“正大光明”匾,以明心迹。
他在朝上说的话也许是最经典的一段台词,对于目前中国也腐败问题也有很大的警醒和现实作用:
"当朝大学士,统共有五位,朕不得不罢免四位;六部尚书,朕不得不罢免三位。看看这七个人吧,哪个不是两鬓班白,哪个不是朝廷的栋梁,哪个不是朕的儿女亲家,他们烂了,朕心要碎了!
祖宗把江山交到朕的手里,却搞成了这个样子,朕是痛心疾首,朕有罪于国家,愧对祖宗,愧对天地,朕恨 不 得自己罢免了自己!
还有你们,虽然个个冠冕堂皇站在干岸上,你们,就那么干净吗?朕知道,你们当中有些人,比这七个人更腐败!朕劝你们一句,都把自己的心肺肠子翻出来,晒一晒,洗一洗,拾掇拾掇!
朕刚即位的时候以为朝廷最大的敌人是鏊拜,灭了鏊拜 ,又以为最大的敌人是吴三桂,朕平了吴三桂台湾又成了大清的心头之患,啊,朕收了台湾,葛尔丹,又成了大清的心头之患。朕现在是越来越清楚了,大清的心头之患不在外边,而是在朝廷,就是在这乾清宫!就在朕的骨肉皇子和大臣们当中,咱们这儿烂一点,大清国就烂一片,你们要是全烂了,大清各地就会揭竿而起,让咱们死无葬身之地呀!想想吧,崇祯皇帝朱由检,吊死在煤山上才几年哪?忘了!那棵老歪脖子树还站在皇宫后边,天天的盯着你们呢!
朕已经三天三夜没有合眼了,总想着和大伙说些什么,可是话,总得有个头啊 。想来想去,只有四个字‘正大光明’这四个字、(匾这个时候升起)
说说容易啊,身体力行又何其难? 这四个字,是朕从心里刨出来的,从血海里挖出来的。记着,从今日起,此殿改为正大光明殿!好好看看……哦,你们都抬起头来,好好看看,想想自己,给朕看半个时辰。"
接着,康熙再度出征噶尔丹,明珠也披枷戴锁同行。这次远征,适逢大雪飘飘,有人建议暂时撤兵,被康熙否决了、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儿女亲家在背后捅了他一刀:索额图派天音和葛礼焚毁了康熙30万担粮草、幸运的是宝日龙梅不仅找到了新的粮食来源, 而且寻到了噶尔丹踪迹,康熙下令进击噶尔丹。
两军对阵,蓝齐儿母女抱在一起,容妃和蓝齐儿叫“不要打了”,可惜战火依然轰鸣、胤礽追上了重伤的噶尔丹,不管蓝齐儿怎样请求,他还是杀死了噶尔丹,割下了他的首级。 葛尔丹临死时,只是对蓝齐儿说了句"我爱你、"蓝齐儿也许当时真的很恨自己的父亲,自己的哥哥。
康熙给蓝齐儿请罪,要带她回家,我们知道这是徒劳的、在任命噶尔丹的儿子阿密达为新的准噶尔王后,他带着无限的遗憾离开了。
天音、葛礼最后一搏,率众劫康熙大营,大败丧生。而经此一役,索额图的阴谋也被康熙察觉、在迎接康熙凯旋进城的路上,他被张廷玉逮捕,下了大牢。康熙回来了,他终于知道了皇祖母和苏麻已死、他心中大恸,亲自守灵。在他一生最重要的两个女人同时离开了他,那一刻,也许一切都变得空荡荡的、那些胜利的辉煌如今仿佛都变得那么无关紧要了。
之后的打击更是一个接着一个、首先,他没有想到索额图真的想杀他:
康熙: "朕真是瞎了眼!就是养条狗,还知道亲顺主人呢!索额图!你是本朝的第一罪人呐!还有,李光地, 张廷玉 ,你们~~你们长的是猪脑子啊?你们想都不想,索额图勾结朱三太子,篡政谋逆 夜袭皇架,这些能提吗?
李光地:"皇上,此款大案,已审明查实,索额图认了…… "
康熙: "他认,朕不能认啊!一个跟了本朝40多年的心腹大臣,朕的国丈啊!到头来他居然想弑君?大清的脸面何在!大清的体统何在!传出去,朕就是个昏君啊!你们听着,这27款罪……朕都准奏,即使这样……索额图他就是长了一万个脑袋,也不够朕砍的!还是那句话,朕不能杀他,把他关进大牢,颐养天年吧……"
随即,他又问明胤礽确曾有过弑君篡逆之想、他伤心欲绝,,以前两次想费,终究心里不忍,这次还是当众废了他的名分,交宗人府圈禁。
为了太子,容妃数次进言而被贬、一个人一生无论求什么,有一样东西他必须求——就是一个随时随地能说知心话的人。康熙的那个人就是容妃,最后,也是为了整个大清,他牺牲了这个知己。
讽刺的是碰巧蓝齐儿回来探亲,康熙当然很开心了,他从柜子里拿出藏了很久的音乐盒给自己的女儿、容妃也很开心,她第一次以为有了希望、但是李德全去找容妃,他告诉她一切只是演戏、容妃换上贵妃衣,李德全让她“只许笑,不许哭”、容妃在回头,不断地重复着这句话,她知道原来一切只是泡影,剩下的依然是痴痴地等……
终究纸包不住火,蓝齐儿跟踪马桶车,看见了自己的母亲在刷马桶、母女相见,抱头痛苦,惟有泪千行、蓝齐儿伤心地把父亲送给她的心形八音盒扔在地上,还扬言要叫自己的儿子来攻打大清、那一幕, 康熙那种震撼,无奈,又痛心的眼神现在依然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最后的打击也来了、随后,长子胤褆竟然向康熙提出杀掉自己的兄弟,康熙对这个表面忠顺,心如虎狼的儿子也绝望了,终于派李光地抄了他的家、竟然又在他家里发现了诅咒太子和自己的罪证,康熙只能无奈地把第二个儿子也放到宗人府里圈禁。
联想到康熙凄凉的一生:八岁丧父,十岁丧母,一生又多事端,年老了,还为这么儿子受罪。
为一个皇帝,但是又作为一个男人,他所受的痛苦是一个平常人无法感受的。 在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既要有皇帝的气派,又要有作为一个男人的感情。容妃说过一句话:“他首先是一个皇上,然后才是一个父亲。”君王与男人的`痛苦,我想他是真的全部体味到了。
康熙六十年,张廷玉建议摆下“千叟宴”,请一千名各族老人与康熙共庆新春,康熙欣然同意。“千叟宴”上来了1200位老人,声势格外浩大,有魏东亭,连罪臣明珠、索额图也参加了。康熙格外兴奋,连喝三大碗酒,一敬孝庄太皇太后和列祖列宗;二敬各位大臣和天下子民;三敬自己的敌人,
"这碗酒,朕敬给朕的死敌们,鏊拜,吴三桂,郑经,葛尔丹,还有那个朱三太子,他们各个都是英雄豪杰呀,是他们造就了朕,是他们逼着朕立下了这丰功伟绩,他们不在,朕寂寞啊,朕不祝他们死的安宁,朕祝他们来世再与朕为敌吧。"
他年近七十,君临天下60年,是历史上在位最长的皇帝,也是功绩卓著的皇帝。众臣和龙子龙孙都纷纷向他祝酒。
他不知道,另一个地方,容妃渴望皇上来接她,那段心理独白真的让我心酸、最贤惠,为天下女人表率的容妃当了奴隶不说,最后居然被马桶砸死,她就这样地倒在了马桶堆里。
容妃死后,康熙封她为皇后、他在地陵与容妃的告别,那些说出口和没有说出口的话,是一代帝王心里最柔软的无奈、从地陵那里出来,白发被风刮的乱飞。让我感到一个帝王难以名状的悲哀。纵然居万人之上,但想爱的人却爱不成,又有何用?
后来,他说过一句话:"容妃就是一颗钉子,钻进去时不知道有多深,拔出来时才知道有多痛!"最后的岁月,他一直在怀念这个女人、即使在弥留之际,他仍然在感慨地叫着:"容妃啊……"
最后的镜头是老朽不堪的康熙和魏东亭一起散步,一起回忆往事,晚上睡在一起。他们太孤独太寂寞了。半夜,魏东亭忽然犯病,溘然长逝。
一大早,康熙带魏的孙子一同上殿,他要宣布新的王位继承人。就在他伸手取圣旨的时候,他的生命之火突然熄灭了,享年69岁。
他就这样完成了自己君王与男人的道路。
康熙皇帝悼容妃
康熙:开棺~~~开棺!!!
魏东亭: 嗻!开棺!
棺材盖慢慢移开~~~~~~无比哀伤和苍老的音乐背景响起~~~~~康熙皇帝细细地端详了容妃的遗容一会儿~~~
康熙:"容妃听旨 朕册封你为孝慈仁皇后 从即日起 你与朕千古相随啦……"
"传旨张廷玉……朕要他为孝慈仁皇后撰写本纪,将孝慈仁皇后的孝行,德操,坚贞,还有智慧,昭告四海,传之后世,使之永垂不朽,母仪天下!……朕还要让他写明,孝慈仁皇后,二十七年来,与朕心心相印,情理相通,同甘共苦,恩爱交融……
二十七年了……盖棺……
康熙皇帝一行走出地宫,内心独白:
“容妃啊,朕知道你从来没有矫旨欺君。朕相信老祖宗确实留给你遗旨了,要你尽力保全胤礽,以免太子被废,阿哥争储,骨肉相残。这些,朕都知道!但是,朕不能把一个不成器的太子硬扶上皇位啊,那样一来,非但骨肉相残,天下也要相残了!朕只能让你承担罪名,说你矫旨欺君,将你打入冷宫……朕这些苦心,没法跟你说啊!
做一个一国之君实在是太难了……”
"那天千叟宴,你问朕为何少了一个人,(旁问魏东亭)朕何曾不知道少的是容妃啊,唉……她是扎在朕心上的一根刺啊,这刺啊,扎进去痛,拔出来更痛,你那时候提她,就是要把这根刺拔出来呀……唉……朕老了,不想拔出来了,她扎得太深了,朕要带着她同赴黄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