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书网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非常全面)(系列九篇)

发表时间:2024-12-30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那么你知道总结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非常全面) 篇1

一、浓硫酸“五性”

酸性、强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难挥发性:

化合价不变只显酸性

化合价半变既显酸性又显强氧化性

化合价全变只显强氧化性

二、浓硝酸“四性”

酸性、强氧化性、不稳定性、挥发性:

化合价不变只显酸性

化合价半变既显酸性又显强氧化性

化合价全变只显强氧化性

三、烷烃系统命名法的步骤

(1)选主链,称某烷

(2)编号位,定支链

(3)取代基,写在前,注位置,短线连

(4)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

烷烃的系统命名法使用时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

①最简化原则

②明确化原则,主要表现在一长一近一多一小,即“一长”是主链要长,“一近”是编号起点离支链要近,“一多”是支链数目要多,“一小”是支链位置号码之和要小,这些原则在命名时或判断命名的正误时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氧化还原反应配平

标价态、列变化、求总数、定系数、后检查

1.标出有变的元素化合价;

2.列出化合价升降变化;

3.找出化合价升降的最小公倍数,使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目相等;

4.定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系数;

5.平:观察配平其它物质的系数;

6.查:检查是否原子守恒、电荷守恒(通常通过检查氧元素的原子数),画上等号。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非常全面) 篇2

氯及其化合物,SiO2+2NaOH==Na2SiO3+H2O,

①物理性质:通常是黄绿色、密度比空气大、有刺激性气味气体,能溶于水,有毒。

②化学性质:氯原子易得电子,使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氯气与金属、非金属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一般作氧化剂。与水、碱溶液则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拓展1、氯水:氯水为黄绿色,所含Cl2有少量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大部分仍以分子形式存在,其主要溶质是Cl2。新制氯水含Cl2、H2O、HClO、H+、Cl-、ClO-、OH-等微粒

拓展2、次氯酸:次氯酸(HClO)是比H2CO3还弱的酸,溶液中主要以HClO分子形式存在。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漂白)的易分解(分解变成HCl和O2)的弱酸。拓展3、漂白粉:次氯酸盐比次氯酸稳定,容易保存,工业上以Cl2和石灰乳为原料制取漂白粉,其主要成分是CaCl2和Ca(ClO)2,有效成分是Ca(ClO)2,须和酸(或空气中CO2)作用产生次氯酸,才能发挥漂白作用。

二氧化硫

①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1:40),密度比空气大

②化学性质:

a、酸性氧化物:可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亚硫酸(中强酸):SO2+H2OH2SO3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O2+2NaOH==Na2SO3+H2O,SO2+Na2SO3+H2O==2NaHSO3b、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但是是一种暂时性的漂白

c、具有还原性:SO2+Cl2+2H2O==H2SO4+2HCl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非常全面) 篇3

1、组成元素、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氨基酸的种类取决于R基

2、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20多种

3、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肽键的书写方式

有几个氨基酸就叫几肽

肽键的数目=失去的水=氨基酸数目-肽链条数(链状多肽)

环状多肽肽键数=氨基酸数=失去的水

分之质量的相对计算:蛋白质的分子量=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氨基酸数-18(氨基酸-肽链条数)

4、蛋白质种类多样性的原因:

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以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核酸分为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酸DNA,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每条核苷酸是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RNA是由碱基(A、G、C、U),磷酸,核糖组成,DNA是由碱基(A、G、C、T),磷酸和脱氧核糖组成

追答:

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所以核苷酸又分为脱氧核糖核苷酸(DNA基本组成单位)和核糖核苷酸(RNA基本组成单位)所谓的碱基(一般叫含氮的碱基)有6种{A(腺嘌呤)、C(胞嘧啶)、G(鸟嘌呤)、T(胸腺嘧啶)、U(尿嘧啶)}。组成DNA的碱基有ACGT组成RNA的碱基有ACGUT是DNA所特有的,U是RNA所特有的。两者共有的有ACG。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非常全面) 篇4

1、各类有机物的通式、及主要化学性质

烷烃CnH2n+2仅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热分解、不与高锰酸钾、溴水、强酸强碱反应

烯烃CnH2n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加聚反应

炔烃CnH2n-2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

苯(芳香烃)CnH2n-6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与氢气等发生加成反应

(甲苯、乙苯等苯的同系物可以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

卤代烃:CnH2n+1X

醇:CnH2n+1OH或CnH2n+2O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主要抓官能团的特性,比如,醇类中,醇羟基的性质:

1.可以与金属钠等反应产生氢气,

2.可以发生消去反应,注意,羟基邻位碳原子上必须要有氢原子

3.可以被氧气催化氧化,连有羟基的碳原子上必要有氢原子。

4.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

5.可以与氢卤素酸发生取代反应。

6.醇分子之间可以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醚。

苯酚:遇到FeCl3溶液显紫色醛:CnH2nO羧酸:CnH2nO2酯:CnH2nO2

2、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3、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4、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烯、炔等不饱和烃(加成褪色)、苯酚(取代褪色)、醛(发生氧化褪色)、有机溶剂[CCl4、氯仿、溴苯(密度大于水),烃、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发生了萃取而褪色。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还原反应)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

6.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7、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

(1)酚:

(2)羧酸:

(3)卤代烃(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5)蛋白质(水解)

8.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9、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醛、甲酸、甲酸某酯、葡萄糖、麦芽糖(也可同Cu(OH)2反应)。

计算时的关系式一般为:—CHO——2Ag

注意:当银氨溶液足量时,甲醛的氧化特殊:HCHO——4Ag↓+H2CO3

反应式为:HCHO+4[Ag(NH3)2]OH=(NH4)2CO3+4Ag↓+6NH3↑+211.

10、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H2O

11.浓H2SO4、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

12、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

13、解推断题的特点是:抓住问题的突破口,即抓住特征条件(即特殊性质或特征反应),如苯酚与浓溴水的反应和显色反应,醛基的氧化反应等。但有机物的特征条件不多,因此还应抓住题给的关系条件和类别条件。关系条件能告诉有机物间的联系,如A氧化为B,B氧化为C,则A、B、C必为醇、醛,羧酸类;又如烯、醇、醛、酸、酯的有机物的衍变关系,能给你一个整体概念。

14、烯烃加成烷取代,衍生物看官能团。

去氢加氧叫氧化,去氧加氢叫还原。

醇类氧化变-醛,醛类氧化变羧酸。

光照卤代在侧链,催化卤代在苯环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非常全面) 篇5

1、铁的物性与化性

物性:银白色、(铁粉为黑色)、有光泽、有良好导电导热性、有延展性、密度大、熔沸点高。

注意:有铁磁性。

化性:活泼金属:Fe遇弱氧化剂:Fe-2eFe2+Fe遇强氧化剂:Fe-3eFe3+

2、铁的`化合物

注意:Fe与HNO3(稀)反应情况分析:

a、Fe+4HNO3→Fe(NO3)3+NO↑+2H2逐渐加入+)

b、2Fe(NO3)3+Fe→3Fe(NO3)2

(a+b)得:3Fe(过)+8HNO3→3Fe(NO3)2+2NO↑+4H2OHNO3

当HNO3过量时:Fe+4HNO3→Fe(NO3)3+NO↑+2H2O

当Fe过量时:3Fe(过)+8HNO3→3Fe(NO3)2+2NO↑+4H2O

但不论是哪个反应,被还原的HNO3总是占全部HNO3的1/4。

(4)Fe2+与Fe3+的检验

用KSCN溶液检验:Fe3+遇KSCN溶液显血红色,Fe2+遇KSCN溶液不变色。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非常全面) 篇6

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

(2)、乙酸乙酯的水解

(3)苯的硝化

(4)糖的水解

(5)、酚醛树脂的制取

(6)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

(1)、实验室制乙烯(170℃)

(2)、蒸馏

(3)、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4)、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

(5)、中和热的测定

(6)制硝基苯(50—60℃)

〔说明〕:

(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

(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3、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

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质。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等)

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

(2)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

(3)含醛基物质(氧化)

(4)碱性物质(如NaOH、Na2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

(5)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

(6)有机溶剂(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属于萃取,使水层褪色而有机层呈橙红色。)

7、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

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

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9、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

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0、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

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1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2、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

13、能被氧化的物质有:

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不饱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醇、醛、酚。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燃烧都是被氧气氧化。

14、显酸性的有机物有:

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15、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质有:

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甲醛、苯酚、强氧化剂、浓的酒精、双氧水、碘酒、三氯乙酸等。

16、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有机物:

具有酸、碱双官能团的有机物(氨基酸、蛋白质等)

17、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

(1)酚:

(2)羧酸:

(3)卤代烃(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

(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

(5)蛋白质(水解)

18、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有机反应:

1、苯酚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呈紫色;

2、KMnO4酸性溶液的褪色;

3、溴水的褪色;

4、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色。

5、蛋白质遇浓硝酸呈黄色(颜色反应)。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非常全面) 篇7

化学的基本要领:熟练记忆+实际操作,即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习要将熟练记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学习要安排一个简单可行的计划,改善学习方法。同时也要适当参加学校的活动,全面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多听(听课),多记(记重要的题型结构,记概念,记公式),多看(看书),多做(做作业),多问(不懂就问),多动手(做实验),多复习,多总结。用记课堂笔记的方法集中上课注意力。

尤其把元素周期表,金属反应优先顺序,化学反应条件,沉淀或气体条件等概念记住,化学学起来才会轻松些。

即:要熟记前18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特点,以及常见物质的'相对原子量和相对分子量,以提高解题速度。

对化学物的化学性质应以理解掌握为主,特别要熟悉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全面掌握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并能设计一些典型实验。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非常全面) 篇8

1、状态:

固态:饱和高级脂肪酸、脂肪、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维生素、醋酸(16.6℃以下);

气态:C4以下的烷、烯、炔烃、甲醛、一氯甲烷、新戊烷;

液态:油状:乙酸乙酯、油酸;

粘稠状:石油、乙二醇、丙三醇。

2、气味:

无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PH3、H2S和AsH3而带有臭味);

稍有气味:乙烯;特殊气味:甲醛、乙醛、甲酸和乙酸;香味:乙醇、低级酯;

3、颜色:白色:葡萄糖、多糖黑色或深棕色:石油

4、密度:

比水轻:苯、液态烃、一氯代烃、乙醇、乙醛、低级酯、汽油;

比水重:溴苯、CCl4,氯仿(CHCl3)。

5、挥发性:乙醇、乙醛、乙酸。

6、水溶性:

不溶:高级脂肪酸、酯、溴苯、甲烷、乙烯、苯及同系物、石油、CCl4;

易溶:甲醛、乙酸、乙二醇;与水混溶:乙醇、乙醛、甲酸、丙三醇(甘油)。

7、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1、CH:C2H2、C6H6(苯、棱晶烷、盆烯)、C8H8(立方烷、苯乙烯);

2、CH2:烯烃和环烷烃;

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4、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的饱和一元羧酸或酯;如乙醛(C2H4O)与丁酸及异构体(C4H8O2)5、炔烃(或二烯烃)与三倍于其碳原子数的苯及苯的同系物。如:丙炔(C3H4)与丙苯(C9H12)

8、能与溴水发生化学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有机物:

⑴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等)

⑵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酯等)

⑶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⑷含醛基的化合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酚类。

⑸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9、能萃取溴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质

上层变无色的(ρ>1):卤代烃(CCl4、氯仿、溴苯等);下层变无色的`(ρ0,m/4>1,m>4。分子式中H原子数大于4的气态烃都符合。

②△V=0,m/4=1,m=4。、CH4,C2H4,C3H4,C4H4。

③△V

10、根据含氧烃的衍生物完全燃烧消耗O2的物质的量与生成CO2的物质的量之比,可推导有机物的可能结构

①若耗氧量与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有机物可表示为

②若耗氧量大于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时,有机物可表示为

③若耗氧量小于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时,有机物可表示为

(以上x、y、m、n均为正整数)

11、其他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1)CH:C2H2、C4H4(乙烯基乙炔)、C6H6(苯、棱晶烷、盆烯)、C8H8(立方烷、苯乙烯)

(2)CH2:烯烃和环烯烃

(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4)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的饱和一元羧酸或酯。如:乙醛(C2H4O)与丁酸及异构体(C4H8O2)

(5)炔烃(或二烯烃)与三倍于其碳原子数的苯及苯的同系物。如丙炔(C3H4)与丙苯(C9H12)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非常全面) 篇9

氯及其化合物,SiO2+2NaOH==Na2SiO3+H2O,

①物理性质:通常是黄绿色、密度比空气大、有刺激性气味气体,能溶于水,有毒。

②化学性质:氯原子易得电子,使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氯气与金属、非金属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一般作氧化剂。与水、碱溶液则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拓展1、氯水:氯水为黄绿色,所含Cl2有少量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大部分仍以分子形式存在,其主要溶质是Cl2。新制氯水含Cl2、H2O、HClO、H+、Cl-、ClO-、OH-等微粒

拓展2、次氯酸:次氯酸(HClO)是比H2CO3还弱的酸,溶液中主要以HClO分子形式存在。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漂白)的易分解(分解变成HCl和O2)的`弱酸。拓展3、漂白粉:次氯酸盐比次氯酸稳定,容易保存,工业上以Cl2和石灰乳为原料制取漂白粉,其主要成分是CaCl2和Ca(ClO)2,有效成分是Ca(ClO)2,须和酸(或空气中CO2)作用产生次氯酸,才能发挥漂白作用。

二氧化硫

①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1:40),密度比空气大

②化学性质:

a、酸性氧化物:可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亚硫酸(中强酸):SO2+H2OH2SO3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O2+2NaOH==Na2SO3+H2O,SO2+Na2SO3+H2O==2NaHSO3

b、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但是是一种暂时性的漂白

c、具有还原性:SO2+Cl2+2H2O==H2SO4+2H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