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如何写10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元宵节的来历作文5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元宵节简介50字 篇1
回到家,妈妈给我们煮了元宵。我轻轻地咬了一口,嗯,真香!吃元宵也预示着在今年能够团团圆圆。
这真是一个快乐,难忘的元宵节。
元宵节简介50字 篇2
元宵节的晚上,我和爸爸来到了元宵灯展看那绚丽多彩的美丽的灯展。
灯展设在一座古香古色的小庭院里。院中央是一座高高的'“灯塔”,里面高挂着七个大灯笼和二十个小灯笼,将灯展的大门找得更加绚丽,更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这真的是一个难忘的元宵节。
元宵节简介50字 篇3
中国具有传统美德的春节,是在每年最后的一个晚上开始的。而你知道吗?继新年之后的第二个节日是什么?那就是元宵节了。从正月十三这天起人们便开始闹元宵了,到十六这天基本结束,大红火三天。于是,各种娱乐的民俗活动就红火起来了,因此,人们也叫十五闹红火。诸如,我们当地的踩高跷,扭秧歌,舞龙灯,猜灯谜,二小拉车车……
元宵节这一天早晨,我们一家人早早起了床,准备出去看大街上的扭秧歌,猜灯谜等节目。二姐想在城里看,而我呢?却想回村看。经过我们的一番讨论后,决定先回村看再回城看,这样乡下城镇两不误。这可把我高兴坏了。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哼着小曲,坐着小车回到了奶奶家。一进村口,我就看见了一排扭秧歌的人从车子旁扭过来。我们把车停回奶奶院里,便来到了大街上。
大街上,人山人海,人来人往,都站在四周看扭秧歌舞,中间空着一个大场子,扭秧歌舞的人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扭得非常带劲。音乐也是现代歌曲,那些扭的人踏着节拍,翩翩起舞。音乐不仅陶醉了扭秧歌舞的,就连旁观的人沉浸在其中。秧歌扭完之后,接着便是舞龙灯,你应该知道舞龙灯是怎么表演吧,如果你不知道的话就由我来和你解释吧!舞龙灯表演的是一个人在前面撑着龙头,一个人在后面撑着尾巴,两个人在许多柱子之间灵活的跳来跳去,穿来穿去,真如游龙,舞龙的人还不时做出高难度动作,看得人心惊胆战的,不过还是很刺激。
而我还是喜欢猜谜灯,说句实话,我想表现表现我的小聪明。来到灯迷场地,哇,各种各样的灯笼上面都挂着字条谜语。这里聚集着不少的人,好多人在猜字迷,吵吵闹闹,大人小孩激动不已。有的人在查手机,有的人在翻书,有的人紧锁着眉头在思考,他们想出来之后蹬蹦蹦跳跳的来到了领奖台,换奖之后就继续高高兴兴的猜下一个字谜。而没有猜出来的人,也不灰心,也不失望,跑过去高高兴兴的继续去猜下一个。我和姐姐猜了几个,也没去领奖台领奖,只是姐弟俩互相逗着乐。
当然,关于元宵节有趣的事情在农村还有很多很多,这里我就不一一细说了。但我感觉到农村人享受着元宵节的欢乐、温馨与祝福。
我们还是按照约定,赶着回了城里。
元宵节简介50字 篇4
元宵节的文化价值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适应了中国社会广大民众在物质、精神、伦理和审美等方面的综合需要。在物质生活层面,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许多不同节日独特的食品。元宵佳节,全家人在一起吃汤圆,“汤圆”与“团圆”字音相近,象征着团团圆圆,和睦相处。
元宵节的文化价值在于它是全民的狂欢节,人人参与,乐在其中。古代元宵节由于开禁,人流如织,男女相遇,易于产生爱情。千百年来,在元宵节上演的两情相悦的爱情故事,举不胜举。
元宵节主要活动是大众娱乐,但是其社会文化意义却不仅仅是娱乐。正月十五有很多信仰活动,祈求神灵保佑。元宵节也是求子的佳节良辰。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二《偷灯盏》解释当时人在元宵节偷灯的原因时说:“一云,偷灯者,生男子之兆。”这里“灯”谐音“丁”,就是男丁。这样一来,偷灯就象征着生育儿子,偷灯就是祈求子嗣绵延。根据同样的道理,观灯也具有求子的涵义。于是,古代妇女出门观灯有了这个理由,就名正言顺了。
节日文化是没有国界的,春节如此,元宵节也不例外。亿万国人的热情、奔放、张扬,可与巴西、德国等国的狂欢节比肩。
元宵节简介50字 篇5
砰、砰。噼里啪啦。轰!元宵节来了!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春节的最后一天了,今天要吃元宵,表示团团圆圆的'意思。
为了过好元宵节,我与姐姐妹妹们吃完饭,就去玩烟花。烟花真漂亮呀!我们在花园里闹翻了天,真好玩呀!但是,告诉你们,玩烟花要注意安全,要有大人在场才可以哦!
玩完烟花,我就回家看了湖南卫视的《元宵喜乐会》,晚会可好看了,节目现场也闹翻了天,我和爸爸一边看一边笑,肚子都笑痛了!
元宵节简介50字 篇6
元宵节的晚上真热闹。晚饭后,我们全家一起来到广场放烟花。
刚走近广场,只见广场上人山人海,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了一大堆人.我看到里面正在表演耍龙,一会儿后又有一群老奶奶表演老年时装秀,表演得真精彩,我都忘了放烟花了.直到爷爷喊我,我才不舍地去放烟花。我们找了一块空地开始放烟花.漂亮的焰火直冲云宵,五彩缤纷,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呀!
元宵节的晚上真热闹啊!
元宵节简介50字 篇7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彩灯辉映、人山人海!”
又是一年元宵乐,依然十里彩灯辉!一年过得真是快,回头看看,好像刚过了09年的元宵节,马上又到了今年的元宵节一样啊!年年元宵节都少不了一项传统的庆祝活动,那就是——观花灯!闹元宵、观花灯成了中国人的一个习惯。尽情想象,今年的花灯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还没到目的地,就看到了在路边停着长长的车队,我猜想,来观花灯的人一定很多。果然,很快就听到了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元宵灯会正在举行开幕仪式。我迫不及待地挤进人群里,九级村的锣鼓队正在热情洋溢地表演,他们头扎红头巾,身着演出服,用锣鼓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对节日的庆祝!
我太心急,还没看完锣鼓表演就冲进了植物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进门的花灯,用这一句话来说真是太恰当了,有许许多多的朋友不远万里从各地赶来,难到你不高兴吗?顺着摩肩擦踵的人群往前面走了一小段路,路的两边两条栩栩如生的龙灯,中间有一只老虎,可真是一派“生龙活虎,龙腾虎跃”的景象啊!路边的树上挂满了星星一样的彩灯,到处都是火树银花。
走到一个地球的花灯前,地球的上面是神舟七号宇航员正在出舱行走。我搞笑地跟妈妈说:“喂!你仔细看看,这个宇航员的身体可比神七的出舱门大得多!而且,这地球也太小了,我就比它大!”引来大家的一阵笑声。
看着看着,不知不觉看完了所有花灯,回家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一支奇怪的队伍,他们好几个人推着大鼓,排着整齐的队伍。爸爸把车开得近一点儿,没想到,竟然是元宵节观灯开幕式上的那支锣鼓队!我一下子明白了,他们表演完节目之后,便收拾行李,推着沉重的大鼓,马不停蹄地往回赶。因为鼓太大了,他们只好几个人一起推着鼓走,速度很慢,所以我们看完了花灯开着车回来的时候,已经过去一个半小时了,却在路上碰上了他们。
我突然有一种感动,人们能高高兴兴地观花灯过元宵节,正是因为有一些人在背后默默地奉献啊!
元宵节简介50字 篇8
今天是元宵节,爸爸带我去厂门口看热闹的市集.
只见厂门口人山人海,能听见“咚咚”敲鼓声,“121,121,12“的指挥声,我看见有敲腰鼓,扭秧歌,舞狮子等等表演,我看的津津有味。
元宵节简介50字 篇9
今年的元宵节,对于我来说,格外的过瘾。花灯、烟火吸引着我的眼球。
黄昏,太阳留下余辉。我们开始了元宵夜之旅。刚刚跨出家门,就看见有人用煤块在摆弄着什么,几经询问才知他们要点旺火。摆旺火的人不知旺火是怎么搭起来的,就照着人家的样子往起搭。刚搭起来不一会就有一块煤不听话,歪了一下“脑袋”,导致全体煤堆都塌了。没办法,又换了一种搭法,很快搭了起来。搭是搭起来了,就是怎么也点不着。有个围观的人说木头好燃,他们就找来几根木棍,插在里面,又有人建议浇点汽油,他们就找来一块废毛巾把汽油泼在上面,点燃扔进去,汽油和木棍煤块都兴奋的着了起来,火越来越旺。
元宵节必要赏花灯,不赏花灯才叫遗憾。
我们随着人流去晋机赏花灯,远远的就望见几个灯火通明的大型花灯和一个拱型大门。大门上五个福娃向我们招手。大门下是瀑布,水一波一波地向下流,不知去向。穿过瀑布,鲤鱼越龙门,只见鲤鱼的嘴一张一合地翕动着,鳃也一鼓一收。尾巴左右摇摆,溅起一朵朵浪花。两旁有五环闪耀,国旗飘扬,更有嫦娥二号来捧场。
人很多,却很有规律地来往,人流如织。径直往前走,能看见米老鼠站在台上跳舞,走在后面,一个很大的红色“春”字引人注目,四周有大大小小的许多“春”放着红光。瞧,前面是我国的国宝——大熊猫!啃了几口竹子又扭过头来向大家打招呼。那样子十分招人喜爱。不知不觉我们就绕了一大圈走了出来。
耳边响起“嗵、嗵”的声音,天边闪过一道亮光。抬起头,鲜艳的花朵在空中绽放开来。
哦开始放烟花喽。那花时圆时方,时近时远,更有漫天星星“噼里啪啦”地欢呼着。花儿连接不断的放着,忽然,我看到蓝黑红黄绿五色的五朵花一字在空中排开,同时绽放,是五环的颜色。远远的一个黄色的亮点从头的上空飘过,仔细一看那是一盏灯。灯怎么能在天上走呢?原来是孔明灯!
这时,我想起了那些抗雪救灾的人们。那些回不了家的人和他乡人民过节的温暖。你们看到烟花了吗?你们看到我们在招手了吗?花为何开的如此艳,如此欢喜,是因为天下有这么多的好心人!
元宵节简介50字 篇10
元宵节简介
元宵节,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全国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正月十五燃灯习俗的兴起也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