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书网

中秋习俗作文(系列十篇)

发表时间:2025-05-25

⬗ 中秋习俗作文 ⬗

今天中午,爸爸说:“今晚有两位叔叔来咱们家过中秋节,一位姓孟,一位姓杨。”他们有自己的家,为什么来我们家过呢?我不解的问。爸爸说:“他们的家离着儿很远,所以,他们就来我们家过中秋节。”那今天晚上我们吃什么?我嘻嘻哈哈得问,爸爸不耐烦的说:“鱼、螃蟹、蛤蜊、鸡、还有菜。”这么多啊!我开始怀疑我的耳朵有问题了。

在2——3点之间的时候,我感觉在家里太没劲儿了,就拿着QQ旋转跳跳圈下去兜风,可是,我的朋友都出去了,楼下只有我孤零零一人,于是,我就快速的跑了上去,可是,屋里没有新鲜的空气,于是,我只叫了一声:“我下去玩啦!”就一溜烟似地跑了。

玩了一会儿,我就看见了孟叔叔和杨叔叔,我就三步两步的跑上了楼。

刚进家门,就闻到了阵阵的菜香味,我的喝拉兹(口水的意思)就流出来了,趁人没注意,我就把喝拉兹快速地抹掉了。开始吃饭了,我只吃了一碗鸡,几个蛤蜊和一罐真果粒,就去看中秋晚会了。

晚会的现场就和宋丹丹的台词一样:人山人海!突然,放起了耀眼的蓝光,那是有人要唱歌了。我看着中秋晚会的节目,真是一个比一个精彩!

该睡觉了,我在梦中说:“我爱中秋节!!”

⬗ 中秋习俗作文 ⬗

我国的历史那绝对是历经苍桑,所以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四大节日,有人会说,我们国家不是有那么多的节日吧?随随便便就有10多个,怎么奕成了4个了呢?但是事实上就只有四个是我们最古老的,也是最大的,那就是春节、清明节、端午节,还有一个就是中秋节了。

那么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呢?话说在很久以前人们就知道看天像,猜测明天将要发生什么事,有一个人就日日夜夜看天像,结果发现在进入秋之后,月亮就越变越圆,越变越大,可是在十五时,便是最大的。古代人向来都,用圆来代表团圆。于是就说十五那一天是最平安的一天,不会发生任何事情。这也怪不得他们,因为那时候有没有手机,QQ,电子邮件。可以天天联系,使得远在他乡的人挂念家人是否平安,家人也是日日想念远出的人。都希望能够团团圆圆,便把这份心意向上天的月亮诉说,于是便有了中秋节。

可是月饼是哪里来的呢?于是人们就在想,我们是不是应该拿点好点的东西给月亮上的仙子吃呢/于是就有人做了很像月亮的月饼。

中秋节快到了,希望世界能够和平,人人平安,中秋节快乐。

⬗ 中秋习俗作文 ⬗

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那么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又有什么风俗呢?

大家都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吧。嫦娥为了不让仙药被人偷走,所以吃了仙药飞向了月亮。从此以后,人们为了纪念嫦娥,在每年的八月十五日都要做月饼。就这样,月饼的风俗就流传下来了。后来,人们还这一天点灯、观潮、酿桂花酒,尝桂螺、品芋头,使中秋节更有意思了。大诗人李白还写过一首关于中秋节的诗---《静夜思》赞美月亮。

中秋节成为了丰收、拜师的好日子。我很喜欢过中秋节!

⬗ 中秋习俗作文 ⬗

中秋月下赏桂是古代文人的风雅之举。桂林公园04年中秋夜曾再现盛唐赏桂风俗,但要全盘唐装,而且限额1000人。大观园的桂花园和东方绿舟的桂花可以白天观赏,晚上只适合有车族。桂树最多的是上海植物园,有一万多株,交通也方便,中秋还将开赏桂游园会。住进松江花桥的青青旅游世界里,可以闻到许多百年老桂弥久的馨香,不过消费水平较高。

⬗ 中秋习俗作文 ⬗

八月十五中秋节,有许多有趣的活动,如:拜月娘、荡秋千、游“月娘”、燃烟堆、烧瓦塔、观神。

荡秋千,预先在空旷的草地上搭起高达两层楼的单双座秋千和“十”字秋千。棚顶四周拉起一道道绳子,挂满五颜六色的绸花彩带。

当银盘样的月亮(俗称“月娘”)升上中天,穿着节日盛装的少男少女便纷纷聚集到秋千前。按这里的风俗,女的不能荡秋千只能观看。能大显身手的,就是小伙子们了。他们争着荡秋千,比赛谁荡得高,转得快。

在围观者的欢声笑语中,单座和双座秋千向月娘抛出一道道彩虹,“十”字秋千腾空飞旋箍着一个个花环。荡得最高转得最快的便是少女心目中的英雄好汉,从而获得她们的爱情。等到来年元宵,有的已双双上街观灯,成了恩爱的小夫妻了。

天真无邪的童男童女们,自从讶讶学语,就缠着奶奶讲月娘的故事。月娘成了孩子们金色的梦。于是到了中秋节,大人们就用竹子劈成材蔑,扎成了脚盆大小的骨架子,用毛边纸糊成一轮满月。中秋夜,孩子们就在“月娘"肚子里点上蜡烛,扛在肩上,手舞足蹈悠游在朦朦胧胧的深巷中。老远看去俨然是月娘落下凡间。金色的`梦变成童男童女们捉得住摸得着的现实,这就是有趣的游“月娘”。

这天晚饭后,妇女们沐浴更新衣,忙着在能望见月娘的天井、门楼、厅前摆起桌子,扎上绣满祥禽瑞兽富贵花卉的床裙,把洗干净的水果、云片糕、月饼摆上去;男人在一旁出国留学网用红纸剪成各式各样吉祥物,一一贴在糕饼、水果上面。一切停妥之后,就点上红蜡烛,焚上高香,开始恭候月娘升上中天。

⬗ 中秋习俗作文 ⬗

“观神”、“落神”即请神,是昔时潮汕中秋普遍存在的一个神秘有趣的迷信活动。据说,一到中秋夜,诸神也都出来游玩赏月。因此,这一天,人们(特别是妇女,民间有“八月俏(狂)姿娘”之称)只要通过特殊的降神仪式或咒语,就可以使神祗显灵。于是人们往往在这一天搞请神活动,有“落老爷”、“观亡魂”、“观篮姑神”等多种。此外,还有男孩子们玩的“观戏童”、“观蛤蟆神”、“观猴神”等带有迷信色彩的游戏。观神时,要按请神、催神、退神三个环节分别唱“请神曲”、“催神曲”、“退神曲”。观的神不同,所唱的曲子也不同。

落老爷,也叫“问死鬼”,是以一个会“落神”的妇人做主体,俗叫“同身”(即神灵“藏身”的谐音),并让许多妇人念着咒语,使“同身”进入半睡半醒状态。不久“同身”便“神鬼”附身,怪话连篇,回答众人提出的问题,似真似假,神秘莫测。

观亡魂的方法,同落老爷差不多。只是落老爷谈些神话,观亡魂则谈些鬼话和私人家中的事情。有时因言语的恳切,表情的逼真,常使家人伤心落泪,使场面变得阴气森森。亡魂也可以在落老爷的时候借灵谈话,不一定要特地请魂的。

观篮姑神是一种游戏活动,也须用迷信的咒语,在厅里焚香,反复念咒。先让两个小孩子扶着旧竹篮,罩上一件老妇女穿过的旧衣,走到垃圾堆前请神。当神来的时候,那竹篮能自行摇动。人们问以人数、年岁等简单事物,皆点头置答。

观戏童是一种孩童常玩的游戏活动。观戏童即由青少年们推选出几个人,手捧香火,到野外水田地插上香火,拔来一株水稻,再插上香火,带回村里晒谷埕上,反复念了十几分钟咒语后,就会见有一少年像青蛙一样跳起来,手舞足蹈地唱起戏来。其余人便也跟着跳起来表演对唱,有的是曾见过的戏文,有的是临时凑出来的。当有人呼叫其名,或往其脸喷水时,他们才能清醒过来,不然还会继续唱下去呢。这种观戏童风俗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农村还可看到。

“观蛤蟆神”、“观猴神”等活动,其性质与观戏童差不多,只是所使用的咒语不同而已。当神降落之后,就会出现有人能象蛤蟆一样钻涵洞,跳石头,或象猴子一样攀竹丛,爬大树等情形。

观神实际上是一种“催眠术”,利用人处在半睡眠状态下的下意识活动进行引导,虽含有一点科学道理,但迷信成份甚浓。随着社会文明进步,观篮姑神、观戏童等巫术游戏活动已被历史潮流所淘汰。不过在偏远落后农村,观亡魂等迷信活动仍存在。

⬗ 中秋习俗作文 ⬗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这句诗是诗人李峤在中秋之夜作的,来赞美中秋圆月。

中国自古就有在八月过中秋的习俗,中秋节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三大节。这个节兴起较晚,到了唐朝才有人登台或坐船赏月,北宋太宗(97——997)年间,定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也就是公历九月至十月,这时恰好是三秋的一半。此后逐渐形成祭月、拜月、赏月以及吃月饼的习俗。人们也会谈起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与之有关的神话传说。人们在中秋节互相赠送月饼,这一天也一定要吃月饼,用圆如满月的月饼来象征团圆。在中秋节这一天,如果家中有亲人在外没有回家的,分月饼时也要为他留一份。在现代,中秋节夜晚,人们通常是一边吃着月饼和柚子,一边赏月。孩子们大都是提着灯笼,以大红纸灯笼最多,含有避邪的意思。也有一些打着五颜六色的卡通灯笼、塑料灯笼,种类繁多,多不胜数。民间的习俗还有送给孩子“兔儿爷”以供玩乐,包糖饼,把香扎成龙点燃,用来舞龙等。中秋节晚上,各地都会放烟火,来装饰夜空,更带来节日气氛。

古人说得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自古以来过中秋节,有谁不思念远方的亲人呢?

⬗ 中秋习俗作文 ⬗

中秋之夜,我和家人一起在阳台赏月。刚刚升起来的月亮倾泄下了一片清辉,月亮亮灿灿的,慢慢地,慢慢地变成了白色。月光静静地洒在了地面上,整个世界都被罩上了一层银色的光,镇上像被笼罩着薄薄的银纱。月亮穿过了云朵,将光辉洒在了马路上,马路就好像是用银子铺成似的。它还将月光倒映在了水面上,晚上的风一吹,河面上就波光粼粼的。

月亮像个害羞的小女孩,一会儿躲进了云里,一会儿又从云中探出了可爱的小脑袋,将大地浸成了梦幻一样的银灰色。看着月亮,又不禁让我想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人们是为了纪念嫦娥才将八月十五定为了人们团圆的中秋佳节。

最热闹的要数晚上了,等到月亮上来的时候,我们就在院里摆一张饭桌,上面放满了月饼、瓜果、月饼大小不等,全家围坐在一起,供奉月神,表示全家团圆。大家坐在一起,其乐融融。供完月神以后,奶奶就把的一个月饼切开,全家有多少人,就切多少块,切的时候要从中心下刀,切成尖尖的长块。月饼吃到嘴里酥酥的,甜甜的,使人回味无穷。

此刻,天上的星星闪出亮光,地上的小草反射出绿光,学校红楼前的灯笼发出了微微的红光。只听天空一声巨响,五颜六色的礼花飞上天空,地上几十双眼睛,一齐投向五彩缤纷的礼花。小朋友们开心地叫了;老奶奶们微微地笑了;年轻的阿姨们叽叽喳喳地乐了。

绚丽的礼花请出了今天的主角月亮,它从树梢中缓缓升起,显得那样高贵、典雅。它披着银纱,迈着轻盈的步伐,一步一步地走向夜空,将它的美丽展示给人们。它是纯洁的象征,天使的灵魂,华丽而不失淡雅,它白中透金,白似一汪水银,金似一颗明珠。它璀灿夺目,将柔和的月光洒向人间,真是秋月似水啊!它的美丽令我神思万里。

古有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今有人类登月的壮举。月亮还是人们寄托思乡情怀的对象,古代诗人在诗中多次提到月亮,不知有多少人曾经为月亮的美丽感叹不已呀!月亮永远是那样皎洁,高高在上。

中秋之夜,月亮显得格外圆,也特别亮。家家户户都喜欢座在一起,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据说吃月饼像征着合家团圆,几百年来我的家乡一直有这一传统风俗。

⬗ 中秋习俗作文 ⬗

首先,我想说说月饼。我喜欢吃月饼,由于我但愿以后能成为一名飞行员。中秋节那天,月亮又大又圆,就像锦绣的盘子挂在蓝色的衣服上一样。

中秋节是中国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在八月十五号。在节日来临的前几天,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帮着打扫屋子,把屋子装扮得漂漂亮亮的,灯笼挂在屋前。

晚上有一整理美餐,离家在外工作的人也要回来团聚。晚饭后,人们点亮灯笼,一般是红色的圆灯笼。孩子们会高兴奋兴地玩他们的玩具灯笼。月亮又圆又大,人们在赏月的同时吃着中秋节特别的食物——月饼。人们在一起回顾过去,瞻望未来。

⬗ 中秋习俗作文 ⬗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我一大早和妈妈拎着月饼﹑水果﹑牛奶等去外婆家。外婆家住在航头,那里依山傍水,环境很优美。我一到外婆家,就看见她在厨房里忙前忙后,给我烧了很多美味的佳肴,我们大家吃的津津有味。

晚上,我们一家人坐在院子里观赏月亮,今天的月亮格外的圆,就像一个圆圆的方向盘,我突然想起古人的一句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我们一边观赏月亮,一边吃月饼。月饼圆圆的,甜甜的。我们有说有笑,我们的心里也想月饼样甜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