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时代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幸福拍手歌》。
2、能够较为准确的演唱连续附点节奏,内心节奏感得到强化。
3、学会生活技能拧瓶盖。
教学重难点:
感受音乐作品欢快的情绪、用歌声及恰当的肢体语言表现这种情绪;创编歌词。
教学准备:
空瓶子、松子、歌曲范唱和伴奏。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和幼儿以边唱边跳的形式演绎儿歌《爱我你就抱抱我》。
老师:宝贝们想一想当爸爸妈妈亲亲你、夸夸你、抱抱你的时候你们幸不幸福啊。
幼儿:幸福。
老师:今天啊、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三个好朋友、先让我们来问问他们幸福的时候会做什么。(教师分别拿出小熊、小马、小兔子)
幼儿:(小熊、小马、小兔子)当你幸福的时候你会做什么?
教师以动物的口吻回答:
小熊:当我幸福的时候我会拍拍手,请大家跟我一起做,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啊那么大家都一起拍拍手。
小马:当我幸福的时候我会跺跺脚,请大家跟我一起做,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啊,那么大家都一起跺跺脚。
小兔子:当我幸福的时候我会拍拍肩,请大家跟我一起做,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肩、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肩,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肩啊,那么大家都一起拍拍肩。
教师请幼儿回忆小动物们表现幸福的形式。
教师:宝贝们让我们用小动物们表达幸福的方式在唱个歌吧?
播放儿歌和幼儿一起做动作演唱两边。
二、制作乐器小沙瓶
教师发给每个幼儿一个瓶子,在发几粒松子,教会幼儿拧开和拧紧瓶盖。
三、创编歌词认识节奏
教师:宝贝们你们想一想当你幸福的时候会做什么啊?会不会哈哈大笑啊?
幼儿:会
教师:那请大家跟我一起做如果感到幸福你就笑哈哈,哈哈(哈哈的时候摇晃小沙瓶)
跟伴奏做两遍。
教师:时间过得真快,马上就要下课了,老师想在歌声中结束我们这节音乐课好吗?记得,要配合我的歌声做动作哦!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点点头,如果感到幸福你就点点头,如果感到幸福一起说声再见吧,那么大家都一起说再见。
音乐与时代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聆听《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感悟音乐的表现和创造,逐步激发学生对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
【过程与方法】
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两部作品中发挥的不同艺术作用。
【知识与技能】
学习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作品中所发挥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探究音乐要素在不同作品中体现出的不同特点。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音响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来到《学会聆听》节目,我是这期节目的主持人。在我们开始聆听音乐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两个问题。大家平时在生活中听歌吗?通过歌曲大家都能感受到什么,可以举例子说明。
(生举手发言)
师:音乐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当播放一段音乐时,我们不只是听,还要会听,听它在音乐方面的特点,听它表达的情感状态等等。我们可以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也许我们不是作曲家、音乐家,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听,可以看,可以鉴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鉴赏两首作品,那么大家知道从哪些方面进行鉴赏吗?我们首先来回忆一些基本知识。
(二)新课教授
1、回顾音乐要素
音乐的基本要素: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
音乐的形式要素:节奏、旋律、力度、速度、调式、曲式、和声等等。
一般音乐是通过其形式要素来体现情感和特点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的长短和强弱,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力度是音量的强弱程度;速度是音乐进行中的快慢程度。
2、欣赏《草原放牧》
(1)欣赏并回答问题
①哪些音乐要素发挥了主要作用?(节奏、力度、速度等推动音乐的发展变化。)
②独奏乐器是什么?(琵琶)
③音乐情绪是怎样的?(生机勃勃、活泼的,能想象到美丽的草原和放牧生活的情景。)
《草原放牧》是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中的第一部分,作于1972年春。创作这部作品的目的是:尝试着使用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琵琶为主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队结合,来表现社会主义革命的现实题材。
这部作品是根据蒙古族少年龙梅和玉荣在暴风雪中保护公社羊群的真实故事写成的。乐曲采用无标题协奏曲与标题交响诗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将多乐章的划分与单乐章的归纳结合起来,将民族传统曲式中的多段体与交响乐中常用的奏鸣曲式结合起来,将有情节的叙事性与纯音乐的抒情性结合起来,进而形成这部既有鲜明民族特色、又有强烈时代精神的优秀音乐作品。
(2)分别欣赏作品的第一、第二主题
学生练习分别打出两个主题的节奏,再加入旋律线哼唱主题旋律,最后加入速度、力度感受主题情感。通过练习对比分析两个主题:
①第一主题是根据吴应炬作曲的电影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主题歌改写的。着力刻画“小姐妹”天真、活泼、乐观、富有朝气的少年形象以及她们勤劳放牧的生活情景。这一主题经过几次反复,通过节奏、配器上的一些改变使音乐趋向热烈、欢快。
②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从另一角度表现了内蒙古人民的现实生活。它好像在对美丽而辽阔的草原进行着如歌似的赞美,又好像在描画着草原人民的幸福生活,更像内蒙古人民在抒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第二主题是一段颇具内蒙古长调色彩的旋律。
3、欣赏《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1)欣赏并回答问题
①作品表达的情绪是怎样的?(缓慢的哀歌)
②说出这个乐章调式调性和曲式结构?(b小调,省略展开部的奏鸣曲式)
《第六(悲怆)交响曲》是柴科夫斯基创作的最后一部交响曲,也是他最钟爱的一部作品。通常,交响曲的第四乐章都是热烈欢腾的快板,而这部作品的第四乐章却是一首缓慢的哀歌,其中浸透着“安魂曲”一样的情绪。
(2)再次播放音乐,并分小组讨论其中一些音乐要素的发展变化。之后每小组抽代表,教师分段播放作品,小组代表边听边解说,主要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
(三)巩固提高
最后分别完整欣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学生比较两个不同感觉的作品在旋律、速度、力度方面各有什么不同。
通过比较发现不同风格情绪的作品通过各自的音乐要素体现出来,可见音乐要素在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四)小结作业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了解如何聆听感受一首音乐作品。同学们课下先自己欣赏一下《长江之歌》,并学唱。下节课,老师找同学先来进行歌曲的解说。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音乐与时代教案 篇3
知识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三连音节奏,并唱准和感受三连音在作品中的表现效果。
人文教育目标:
通过学唱《国歌》和介绍聂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懂得唱好国歌的重要意义,并能用恰当的不同力度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教学重点:
运用恰当的力度正确的表达歌曲的情绪内容。
教学难点:
三连音与休止符在歌曲中演唱时值的准确。
教材分析:
《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词聂耳曲,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曲,歌曲为四二拍,一段体,旋律线条起伏,节奏的顿挫、歌词的内容等作相应的力度变化,有层次地表现歌曲的内涵,以表现强烈的战斗性,使歌曲充满革命的激情。
突破口:
通过不同国家国旗的竞猜游戏,导入我国的国旗国歌,并以器乐和声乐两种不同形式的作品达到体会歌曲内涵的目的,从而更好地演唱歌曲。
教具准备:
电脑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新授
1、猜一猜:欢迎大家到音乐课堂做客,今天老师带给大家的是什么礼物呢?同学们要通过竞猜游戏才能得到答案,下面我们分三组来做这个游戏。好,请看大屏幕:
请你说出这是哪个国家的国旗?你听国这个国家的国歌吗?(回答正确的同学,其他同学用自己喜欢的节奏为他鼓掌)恭喜你为自己的组得了一面红旗。其中,有伊拉克的国旗和国歌,对现在的政治形式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用战争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2、听一听
今天,老师要送给大家的礼物就是歌曲《国歌》,你对国歌了解多少?请你告诉我好吗?
老师根据学生的了解,来介绍聂耳。聂耳原名聂守信,是云南玉溪人,出生于(1912——1935)在他二十三岁的生命中创作了三十多首歌曲和一些民族器乐曲,作品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奋起抗日的坚强决心,第一次表现了三座大山压迫下的中国工人阶级的英雄形象,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富于独创的艺术形式,他的作品有《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铁蹄下的歌女》《卖报歌》等。(附加聂耳名字的来历)
我们来听一听国歌的演唱。(放FLASH动画)
动画中出现了那些人物?
十大元帅
你知道国歌是怎样写成的吗?
3、唱一唱
下面我们同学用自己对国歌的理解来唱一唱这首歌。
4、分析作品:
认识三连音看屏幕,通过屏幕上的表示,你怎样理解?说一说作品中三连音给你什么感觉?
号角式音调,似在热情奔放的招呼人们奋起战斗。
老师给出三个力度标记,f、ff、渐强,请你们分组讨论把他们放在什么位置上?通过学生的分析,老师在加以补充。
大家随伴奏音乐演唱!
下面,我们随着国歌的器乐曲来进行一下升旗仪式的表演,好吗?(学生进行表演)
三、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国歌有了更深的认识,说说你今后将怎样为社会和国家做贡献呢?
四、下课
音乐与时代教案 篇4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和《海岛冰轮初转腾》,感受梅兰芳大师崇高的人格魅力和他精湛的表演艺术风采,体验、比较、南梆子和四平调两种唱腔音乐在表现人物
情绪和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不同风格及特点。
(二)了解京剧发展的历史,感受中国国粹—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认识和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及他为中国戏剧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三)跟录音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海岛冰轮初转腾》选段的片断,实践体验京剧唱腔独特的韵味。
二、重点、难点重点
欣赏京剧唱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并在学唱中体验 感受京剧国粹的音乐风格,了解京剧的发展历史和梅兰芳大师的艺术成就。
难点:把握京剧唱腔的韵味,理解京剧这种综合性表演艺术的特点。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欣赏一段由四大名旦表演的录像片段进行导入。
(二)简介京剧的发展历史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三)介绍梅兰芳的艺术成就。
(四)欣赏由梅兰芳演唱的京剧选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
1.欣赏作品
2.简介作品的剧情
3.介绍南梆子及四平调的特点
4.学唱《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这两首作品。
(五)欣赏李玉刚和梅兰芳在表演上的不同风格。
说说你对两个唱段的音乐情绪的感受与理解,分别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教材资源:教材配套课件中第四单元第八节中的全部资源与第九节中《京剧的.行当》部分资源。
(二)录像资源:四大名旦的表演录像片段,梅兰芳表演的《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录像片段,李玉刚的录像片段。
(三)教师资源,教师范唱并指导学生学唱。
(四)学生资源,发挥喜爱京剧艺术学生的特长,在课上充分展示其才华。
(五)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
(一)以聆听、学唱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引导学生在亲身感受体验中,学习了解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京剧国粹的兴趣和情感。
(二)辅助视频资料的播放,在视觉感官上引导学生理解京剧的综合表演艺术的特征,使审美情感得到升华。
(三)引导、提示学生课外到剧院欣赏京剧艺术,身临其境感受其京剧舞台艺术的独特的魅力。
六、教学过程
七、教学评价建议
(一)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查阅京剧常识和相关知识,做成答题卡片,在课上进行竞赛抢答活动,在交流活动中检测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情况。
(二)课上学唱的片断,进行分组、或个体、资源组合的听唱检测。
(三)写一篇学习京剧艺术的体会,发表自己京剧艺术的认识与看法。
音乐与时代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唱《当兵的人》这首歌,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饱满有力、连贯抒情的声音,表达解放军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豪迈情怀。
2、初步了解当兵人的生活,热爱当兵的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当兵的人》
难点:歌曲演唱情绪的把握;附点音符、切分音符准确时值的把握。
三、教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教学录音磁带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今天很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度过这快乐的四十五分钟,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曲,同学们听一听歌中唱的是谁?播放《游击队歌》听后回答(唱的是游击队员、神枪手----),他们的战斗生活是怎样的?(艰苦),但是他们的是?(乐观向上积极地)。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进行表扬。
2、师:这些游击队员、神枪手在现在我们称他们为?(解放军),说的最通俗一点就是“当兵的人”板书课题那现在和平年代,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还是让我们来听听他们自己是怎么说的吧!
(二)、寓教于乐
1、播放《当兵的人》学生完整聆听歌曲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当兵的人》,同学们想一想,歌中表达了解放军怎样的情怀?学生回答有难度的话可以提示(为了国家安宁我们紧握手中枪,一样的风采在共和国旗帜上飞扬),生回答出(解放军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豪迈情怀)
2、下面我们再来聆听一遍歌曲(只放第一段歌词),思考一下:歌唱家是怀着怎样的情绪、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的?听后小组讨论一下(慷慨激昂、饱满有力、积极向上、豪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鼓励表扬
3、这首歌曲属于进行曲体裁,(介绍进行曲)听着这首具有阳刚之气的歌曲我也想唱一唱,你们想听吗?()听后你们要回答我哪几句唱的饱满有力,那几句连贯抒情?
A、1—16小节高音区有气势刻画了当代军人高大威武形象。B、后16小节中低音区舒展亲切发自内心的`倾诉
4、听了我的演唱,你想不想也唱一唱?下面就让我们用步伐踏着节拍,随录音来跟唱一遍歌曲,并感受一下哪一句使你最激情?(唱唱自己喜欢的乐句)并引导学生感受“咱”字的力度处理(有弹性而有力的声音要有先声夺人之势)
5、通过刚才的演唱你感觉有把握不准的或者不好长的地方吗?解决难点:休止符、切分音、附点音符------
6、下面你们能不能随着老师的琴声把当代子弟兵那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的豪迈心声唱出来?(随老师琴声演唱歌词)给予鼓励表扬
7、我们来学唱第二段歌词,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的?()完整演唱第二段歌词
8、我们来和歌唱家比赛好吗?比一比谁唱的最豪迈,谁唱的最抒情!体会着歌曲的情绪,用饱满有力而有弹性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随琴演唱)
(三)、才艺展示
1、体验小小指挥家(44指挥图示)
2、体验小小歌唱家
(四)、拓展
想不想体验一下当军人的感觉?同学们应该见过军人行进中的步伐吧?有谁愿意上来秀一下自己?模仿齐步走、正步走
(五)、课堂
通过学习《当兵的人》你有什么收获?或是什么感想?想法?说一说听一听()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有时也会遇到小小的挫折,我们要学习当兵的人那种乐观、振奋的,以积极进取的投入生活。
音乐与时代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西洋乐队的打击乐器——定音鼓、大鼓、小军鼓、镲。
2、赏析《雷鸣电闪波尔卡》,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初步了解、体验波尔卡舞蹈。
教学重点:
1、通过老师的引导、激发,让学生对这一类型的音乐作品产生兴趣。
2、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分析,能够让学生通过音乐各要素掌握一些理解音乐、分析音乐的方法和途径。提高他们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从音乐的各要素赏析音乐作品。
2:作品的再现三部式曲式结构以及每一个音乐主题不同的表现手法的讲解是教学中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进入到了缤纷舞曲这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和鉴赏一些舞曲体彩的音乐作品,上节课我们学唱了一首好听的歌曲《难忘今宵》,这节课呢老师会介绍一首非常有意思的外国音乐作品。上课之前呢,我们首先来猜一个谜语。
2、毫光突起,瞬息千里,一鸣惊人,带来风雨。(打一自然现象)
生:雷电、闪电……
师:同学们真聪明!可以大家已经猜到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乐曲呢和雷电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就是《雷鸣闪电波尔卡》
二、感受欣赏
1、基础知识的介绍:
在欣赏这首作品之前,让我们一起先一些和作品有关的相关知识。
1)介绍波尔卡:
波尔卡原是起源于东欧波希米亚地区的一种快速活泼的舞蹈。舞步多采用半步的组合形式。后来人们把这一类型的`背景音乐称作波尔卡舞曲。
2)介绍作曲家
约翰·施特劳斯(JohannStrauss,1825~1899)
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被世人誉为“圆舞曲之王”。他一生写了168首圆舞曲,117首波尔卡,40余首进行曲,16部轻歌中剧。其代表作品有《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雷鸣电闪波尔卡》等。
3)介绍创作背景和动机
作品创作于1868年。作者意在表现在一个热烈欢愉的节日里,人们聚集在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厅里翩翩起舞,突然,外面狂风大作、雷鸣电闪、暴雨倾盆,而大厅里的人们却舞兴正浓……
作曲家在创作中运用鼓和镲来分别象征雷鸣和闪电,用弹性的节奏和活跃的旋律象征热烈的舞会场景,给我们刻画出一个无比生动、形象的震撼画面
2:完整聆听音乐,整体感知音乐。
师:通过刚才老师的介绍,大家对作品有了大致的了解,你们想听这首乐曲吗?
生:想!
师:让我们完整地聆听音乐,请思考几个问题:
1)从大的范畴看,乐曲属于哪种音乐形式?
2)乐曲的整体音乐风格是怎样的?
3)乐曲中出现了哪些打击乐器?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
播放作品的音乐会视频影像,学生聆听,然后逐一解决问题。
师:刚才大家完整欣赏了这首乐曲,它从大的范畴来看属于哪种音乐形式呢?
(管弦乐、交响乐……)
师:对!这首乐曲是由西洋管弦乐队演奏地西洋管弦乐,那么这首作品整体音乐风格是怎样的呢?(热烈地、欢快地……)
师:在作品当中同学们发现了哪些打击乐器呢?(大鼓、镲、定音鼓……)
师:我们一一下出现了哪些打击乐器(展示视频的截图,让学生认识这些乐器。)
师:这些打击乐器在音乐的进行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师:烘托音乐气氛;刻画音乐形象。
3:再次聆听音乐,分部深入探究。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从作品的形式、风格等方面整体感知了这首作品,相信大家对作品已经建立了整体的认识,不过这还很肤浅,下面让我们再次聆听音乐,进一步赏析作品的内部结
构组成和能够突出反映音乐感情刻画音乐形象的典型音乐主题。请边聆听边思考两个问题:
(作品大致可分成几个部分,它们之间
有什么关系?乐曲中有无相同或相似的旋律主题?)
再次播放音乐会视频,让学生感受思考。
师:作品大致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师:作品可分成三个部分,它的第三个部分和第一根部分是相似的,也就是我们以前讲到的ABA的结构。这种结构在音乐上我们称为什么?(展示作品的结构图示)
生:再现三段式
2)、师:在刚才音乐中大家没有发现有相似的旋律呢?
师:我们会发现有几段旋律反复出现了好几次,那么这几个旋律就是作品的音乐主题,它往往能突出的表现音乐的内在情感刻画音乐形象。它们是音乐发展的灵魂。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一下这首作品里面的音乐主题。
在作品结构图的基础上依次感受视唱赏析四个音乐主题。
A、聆听感受A-a主题:请学生感受旋律的特点,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旋律跳跃、节奏富有弹性)
B、聆听感受A-b主题:学生感受,老师引导分析,强烈下行的旋律伴着鼓和镲的撞击音响,象征雷雨的形象。
C、聆听感受-a主题:学生感受,老师引导学生分析,相对连贯、流程的旋律同鼓和镲的演奏形成听觉反差。
D、聆听感受B-b主题:装饰音的运用使音乐显得诙谐、惬意。好像人们除了兴高采烈地舞蹈之外,几乎忘了周围的一切。
4:接龙游戏。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刚才我们赏析了作品当中的四个主题旋律,现在老师把同
学们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代表一个主题,老师会播放音乐片段,当出现各自音乐主题时就集体击掌,看哪一组表现更好。
5:最后一次完整聆听全曲。
师:同学们刚才通过对曲式结构的整体把握及四个典型音乐主题的听辨和赏析,想必已经对这四个主题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但是还比较孤立、片面。下面我们就再一次完整地聆听一遍作品,让大家能把刚才的知识能够串联起来,建立整体的、理性的认识。
再次播放乐曲并结合结构图形依次给学生展示全曲,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和说明。
6:探究全曲各音乐要素的特点。
师:通过局部和整体地赏析,相信大家对作品的认识已经到位。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全曲在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等音乐各要素的特点。
生:四人一组小组讨论探究,然后请学生发言。
师:纠正
三、知识拓展;音乐实践。
1、教授波尔卡舞蹈的基本舞步,让全体学生充分融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来。老师教授三个简单的步伐。跳步、前后点地、剪刀步。
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波尔卡原本是一种活泼、跳跃的舞蹈,大家想不想学呢?
师: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几个简单的波尔卡舞蹈步伐。
跳步——双手叉腰,类似于高抬腿,支撑脚加上小跳步,一起作一个八拍。
点地跳步——双手叉腰,侧前侧后分别点地,左右各四拍,支撑脚加上小跳步。
叠加跳步——双手叉腰,左右各作四拍叠加步。
2、创编表演活动。
让学生自由组合舞蹈动作,创编简短的舞蹈片段。
四、
生活中,音乐、舞蹈是最完美的结合体,今天我们不仅欣赏了《蓝色的探戈》这首音乐作品,练习了探戈节奏,部分同学也给我们展示了他们才艺,希望同学们都能做懂得欣赏音乐的人,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
音乐与时代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了解钢琴、大提琴的音色特点及感受两种乐器共同演奏所产生的优美、高雅的旋律特点。
2、能用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活动准备
1、生活经验准备:课前给幼儿观看天鹅在湖中游玩的情景。
2、材料准备:《天鹅课件》、录音机、磁带、头饰及衣饰人手一份。
三、活动过程
(一)、感受钢琴、大提琴的音色特点。
师:今天有两位好朋友想和大家一起学本领,我们来看看,他们到底是谁呢?
1、点击钢琴。
提问:这是谁呀?怎样能让它发出声音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钢琴美妙的声音吧。
2、点击大提琴
提问:这是谁呀?它是怎么发出声音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大提琴的声音吧。
师:刚才钢琴的声音和大提琴的声音我们都听到了,那么他们要是合起来演奏会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吧。
(二)、完整欣赏乐曲一遍,感受乐曲优美、高雅的旋律特点。
师:待会儿请你来说说,你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觉?这段音乐是怎么样的?你想到了什么?
1、点击课件,提问:这段音乐比较适合哪个小动物在跳舞?为什么?
2、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听的这段音乐名字就是《天鹅》,这段音乐听起来非常优美、舒展、高雅,就象美丽的天鹅在湖中跳舞一样。
(三)、让幼儿通过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对乐曲的理解。
师: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音乐,听的时候想一想,天鹅在湖中干什么?可以做一些什么动作?
1、请个别幼儿来做动作,大家一起模仿。
2、启发幼儿做一些互动的动作,增加幼儿之间的交往。
(四)、欣赏乐曲MTV,增进幼儿对乐曲特点的理解。
-
为了您方便浏览更多的音乐与时代教案网内容,请访问音乐与时代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