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评论词句摘抄 篇1
我也喜欢书法。可我却写不出好字。于是,我就看。看别人的书法。
好在自己居住在西安,在这个历史文化名城里,想欣赏好的书法,并不是什么难事。
记得自己刚到西安的那一年,我就去了西安碑林博物馆——古代书法大家作品的宝库。我一块石碑一块石碑朝前看,看了大半天。但是,谁要让我对那些刻在石碑上的字,点评一下的话,我只能说出一个字:好!
这并非我不想多说。相反,看到那些字时,是觉得心头不由颤动,真想脱口而出说点什么,但那种想说的冲动,最终只挤出一个“好”字。
这就像在初恋中,第一次给自己喜欢的人表白,心中纵有千言万语,说出来只是寥寥几字。
但评价书法,又和初恋时的这种情况又不太一样。恋爱当中的人,一旦胆量变大,没有了害羞,那表达起自己的爱慕之情时,语言完全是流利而通畅,甚至滔滔不绝。
评价书法,与胆量无关。后来我知道了,评价书法,首先要有书法理论修养。不然,对书法的评价永远只会用“好”或“不好”。这其实等于没有说。因为每个人都会用这两个字来表达自己对书法的感觉。面对不同风格的书法字体,都用“好”还是“不好”来评价,显然是不合适的。就像看见了人,只说男人和女人。这实际上和现实中存在的形形色色的人是不相符的。
我要是老去碑林博物馆看书法,光门票也是一项开支。自己又不是研究碑林的专家,也没有必要经常去那里,自己只是喜欢书法,看看而已。所以以后就经常(主要是周末)去另外一个地方看书法。这个地方就是碑林隔壁的书院门,一条主要经营文房四宝的、古香古色的青石街道。这里面有好多卖字画的人。
在书院门,对于书法作品,也有不少人是自产自销。这些人中,年龄大多中年以上。在他们商铺的大方桌上一角,放有他们的名片和简介。名片我基本都一一看过。他们都有与书法有联系的,许多文化机构的职务:ⅩⅩ理事、ⅩⅩ院长、ⅩⅩ书法家等。我把他们的“名号”和他们写的字,做了一下对比,我认为都是相符的。至于他们在书法界有没有名气,名气有多大,我不知道。
我到书院门看这些人写字,也是一看一上午。从这个人看到那个人。没人写了,我就看他们原先写好的字。
我喜欢楷书,不管是欧体、柳体,还是颜体,都觉得很美。每当看着这些人泼墨挥毫时,我感觉自己手中都攥着劲。
抵挡不住这些写字人的诱惑,从书院门离开的时候,我自己手里也多了一套笔墨纸砚,拿回了家。
开始的时候,也练得认真。从一笔一划开始。每天下午下班,练上几张。后来,就慢慢坚持不下来了。再后来,笔墨纸砚上就有一层薄薄的灰尘。
我也嘲笑自己在这个事情上的不坚定。有点叶公好龙的意味。但对书院门,我有时还是专门拐过去看别人的字。
在书院门,我从来也没有买过字。尽管我对有些人写的字十分的`赞赏。这好像并不是钱的问题,百十块钱自己还是掏得起的。
我担心自己会买的一发不可收拾。好字太多了。就像玩摄影的人,有了一个标准镜头,就还想要一个变焦镜头。有了广角,还想要长焦……好想永远没完没了。因为太喜爱。
所以,我只是看字,从不买字。
前几年,自己的新房子装修成了。有了自己的一间书房,尽管不大,总算有了自己搁书的地方,很是喜欢。后来就想在书架的对面墙上挂一副书法作品,显得书房的味道更浓。
说来也巧。我的一位同事,很喜欢书法。比起我来,人家是真喜欢。多年来一直坚持练字。现在已经写得很好,在单位很有名气。
于是我就让他给我的书房写副字。他先是客气,后来欣然答应。一周以后,交给我一副字。打开一看,是用小楷写的宋词,有好多首。我大概数了一下,有七百多字。每一个字看起来都是那么的美,看着是那么的舒心。要是结合书写的内容一起看,更有让人回味无穷的意境。
我找人把它裱好装上木框挂到了墙上。
乔迁新居的时候,有朋友问我那是谁的字,写的不错呀,可否是名家。我回答,那是我的一位同事写的。字好,人品更好。
有一次,我到外地出差。在宾馆内的书店里,我看到了启功的字在卖。
我对启功也是感兴趣的,曾经买过专门介绍启功的书。我看完墙上挂着落有启功名字的条幅,随口问了一声价格,老板报出了我想不到的价格。老板倒也实在,给我说:“这是仿写的,不是启功本人的作品。要不然不会是这个价格。”
冲着这个价格,我真有了想买的冲动。但我最终没有买。我担心拿回去以后,别人问起来,你该说是真品,还是赝品。
我觉得,人更需要的是实在。这也许是我看过许多书法作品后,得到的一点感悟吧。以后若有人再让我评价书法的好坏,我或许也会说上“实在”这两个字。
书法作品评论词句摘抄 篇2
1、时时只见龙蛇走。——李白
2、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3、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苏轼《书论》
4、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张怀谨
5、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韩渥
6、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张沅《石涛画语录》
7、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8、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9、笔秃千管,墨磨万锭。——苏轼
10、拳要打,字要练。
11、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虞世南《笔髓论》
12、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著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朱和羹《临池心解》
13、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柳公权
14、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孙过庭《书谱》
15、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16、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书法三味》
17、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项穆《书法雅言》
18、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李嗣真
19、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袁昂
20、笔下龙蛇似有神。——张怀谨
书法作品评论词句摘抄 篇3
工作之余,除了摆弄几篇文章,再就是涂鸦几笔书法了。如果说借文章抒发的是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那么书法则主要是劳累之余的调节剂。然而随着日积月累的研习,伴随书法技艺的不断提高,还从中颇多地有了些人生感悟。
我个人认为书法中最吃功夫,最难写好的要数楷书,这是根据楷书的特点决定的。楷书是中国方块字最完美的表达,一点一划都要最准确,最清晰,最匀称地表现;方方正正,清清白白,字字隽秀,上善若水,不能有丝毫的马虎。稍有不轨之处,即使是对书法艺术毫不可知的人,也会借助最起码的视觉感官很轻易的看出破绽。这多么像我钟爱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处处要以身示范。清清白白做人,出淤泥而不染;认认真真教书,呕心沥血。不为物欲横流所动,甘守清贫安宁的生活;不为世态炎凉所染,塑造学生最完美的人格。在当今日趋浮躁的社会里,也许书法爱好者不再有更多的人甘于在楷书的笔笔划划里苦苦修炼,而我,更愿意不辞辛苦一锹一锄地艰辛而执着地开垦于这片贫瘠的土地。楷书最能磨练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性情,,我的书法作品在第二届全国宋璟碑颜体书法展中获入围奖便是很好的例证(在网上可以查到)。楷书,一如我的修养。
汉隶书法,碑帖众多,风格各异。有圆润的,由方正的;有飘逸的,有浑厚的。在众多的隶书碑帖中,我对《张迁碑》情有独钟。曾有书法协会的同仁告诫我,临摹张迁碑难度较大,且有许多生僻之字难以辨识,又不是“大路货”,作品又不养眼,劝我改临其它碑帖。可我坚持认为:张迁碑通篇为方笔,方整劲挺,棱角分明,结构谨严,用笔凝练。书风端正朴茂,方劲雄浑。初看似乎稚拙,细细品味才见精巧,章法、行气也见灵动之气,沉着有力,古妙异常。更主要的是,它的“方、厚、拙”的特点又与我的性格是那样接近:正直不阿,不会圆滑处事;厚积薄发,不善投机取巧;小智若愚,绝难随波逐流。待到一定时间的研习后,书法展上,同仁们给我的隶书评价是:很笨拙,有点孩子气,但风格独特。我笑言:性格如此,文如其人。
行书最爱好米芾的风格,“稳不俗、险不怪”,稳中求险,险中见稳。随遇而变,独出机巧。据说,形成米芾个性特点的原因取决于他癫狂的性格,而不俗的性格正是他不平凡的生长环境以及个人经历所造成的,是他内心不平的发泄方式的具体表现。我等有自知之明,不敢与这位大书法家相提并论,但是,性格的清高与物欲横流的现实,正直不阿的性情与随波逐流的社会,朴实无华的生活与花天酒地的人际关系总会是格格不入的。将近知天命之年的我至今仍旧是个小村子里劳劳碌碌、默默无闻的小学教师,浓厚的文化天分早已淹没于崇尚物质利益的芸芸众生之中。然而,我依旧坚守与自己的理想,那就是:用文化的呐喊拯救人们麻木的灵魂,尽管这种声音微弱得连自己都听不到。但是,我也绝非就是一个幻想狂人,恰恰相反,我对我的工作还是尽职尽责,立足实际的。而书法、文学上的些许成就也让我在社会上博得了人们的几许认可。我的行书作品,体现了我个性化的追求。
我在草书方面是不临任何帖子的,而是把报刊杂志上发表的作品剪截下来,粘贴成册。然后,根据自己的感悟汲取每幅作品的精华之处,融进我的作品中。放开处,一泻千里;收缩处,凝重沉郁。飞白处,形如枯草;浓黑处,泼墨如雨。思飘云物外,情入字幅中。用笔大胆,就连老辈同仁们也叹为观止。其实,我虽然年近五旬,可对理想的追求依旧如年轻时一样痴心不改。岁月的沉重如同浓墨重笔,只能加深我对生活深深的思考,面对困难的客观冷静,更加稳重我坚实的步履,不把理想失控为幻想。正如我手中牵动的那根放风筝的长长的线,尽量把风筝放得异彩纷呈,但随时调节着它的方向和高度,不让它失去控制。草书,狂写着我的文学梦想和对文化的执着。
写好书法中的每一笔,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书法作品评论词句摘抄 篇4
1、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陈绎曾《翰林要诀》
2、手与神运,艺从心得。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终其身。——朱文长《续书断》
3、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项穆《书法雅言》
4、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刘熙载《艺概》
5、云鹤游天,群鸿戏海。
6、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7、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艺概》
8、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赵壹《非草书》
9、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张彦远《法书要录》
10、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刘熙载《艺概》
11、字怕练,马怕骑。
12、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张怀声[句怡美 JYm1.cOM]
13、挥毫落笔如云烟。——杜甫
14、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15、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项穆《书法雅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