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书网

寻访红色足迹的实践报告(优选六篇)

发表时间:2025-01-21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红色社会实践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寻访红色足迹的实践报告 篇1

“播一粒种子,让心愿发芽开花。用缤纷的果实,把阳光报答!”这是我最喜欢的歌《生长吧》里面的歌词,我是一名普通的少先队员,我有许多大大小小不同的梦想,当作家、画家、医生……为什么想做这些呢,我通过我的观察来告诉你们答案吧!

我想当作家,那么我就要积累材料,那天天气很热,我赶紧找了个树荫底下躲太阳,街上没有几个人,我却发现一抹橘色在我眼前晃过,原来是清洁工叔叔。他顶着烈日,把我们扔的垃圾扫掉,扔进垃圾桶……我突然有一丝愧疚,平时爱乱丢垃圾的我做了多么愚蠢的事情,我要弥补我的错误,我赶紧用我平时攒的零花钱去超市给叔叔买了一瓶水,然后送给叔叔并说了一声:“叔叔,你辛苦了!”叔叔对我笑了笑,让我觉得清洁工的职业也是很伟大的……WEI508.COm

我想当画家,因为我爱五彩缤纷的世界,我想画一张人物画,所以需要找一个素材,没多远,看见一个老奶奶坐在地上,刚想上去问问为什么,一个红衣服小姐姐已经冲到前面,想扶起老奶奶,我跟上去扶起另一只胳膊,两个人把慢慢把奶奶扶到旁边的石凳上。原来奶奶被绊倒了,正愁爬不起来呢,正好遇到我们了,夸我们是乐于助人的好少年!我和小姐姐笑了笑,我发现小姐姐笑的真好看,回来我就画了一个红衣服的小姐姐……

我想当医生,这个是我最近最喜欢的职业,因为我的姥爷生病了,姥爷自己不小心腿被摔骨折了,看着姥爷天天担心自己能不能恢复好而愁眉苦脸的样子,我很心疼,这是我就立志我要做一个医生,不但为家里人解决病痛,也可以帮助许多被疾病困扰的人……

我是一个幸福的孩子,看到的遇到的.总是一些美好的事情,爱我的爸妈,教我的师长,美丽的校园,和谐的社会……我美丽的小心愿许许多多,在良好的环境下,我也要努力读书,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而努力,为了建设更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一点能量!

寻访红色足迹的实践报告 篇2

实践目的

(1)走访家乡红色景点,了解当地红色景点宣传建设现状;

(2)对红色景点保护及建设提供建议,并进行宣传助力。

实践背景

我的家乡是江西抚州,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和深厚的红色历史。为了了解家乡红色景点宣传建设现状,开展了此次实践走访,寻找散落在当地的红色印记。

抚州临川,是我的家乡,也是一片充满故事的红色热土。抚州地处江西东部,当年既是中共苏区的北大门,也是数次“围剿”的主战场。毛泽东就曾率红军八进抚州,当行军至抚州广昌县时,他在马背上吟出了《减字木兰花·广场路上》。还有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此开展过革命活动。几十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无数彪炳春秋的感人事迹,在这片红土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抚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无数英雄儿女为建立新中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不同历史时期,抚州这片红土地共有9400余名烈士为了革命事业而献身。时光流转,烈士英魂早已与抚州的青山绿水融为一体,称为赣东人民永远的骄傲。

实践内容

这次红色遗址及红色景点调研,我主要就近参观了抚州市烈士陵园、李井泉将军故居两处景点。

参观的第一站首先是来到了抚州市烈士陵园(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钟岭街道办事处),这是抚州市唯一一处具有较大规模的安葬革命烈士遗骸的场所。2003年经抚州市人民政府批准为抚州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抚州市烈士陵园

抚州市烈士陵园褒扬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牺牲的烈士近10000名,烈士陵园建筑由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烈士墓区、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念广场四部分组成。其中,陵园中央高耸的烈士纪念碑最令我印象深刻。

烈士纪念碑

纪念碑初建于1999年,后于2015年重修,高度达19.49米,象征着抚州城解放于1949年。整块碑由碑身和碑基组成,碑顶有一颗红色五角星,从上至下碑身逐渐拓宽,碑的正面镌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纪念碑下面的碑基,是一座“百万雄师胜利渡江”浮雕,描绘了在不同历史时期,无数抚州英雄儿女视死如归,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勇敢牺牲的画面。在碑基的西侧,刻有《抚州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

接着,我们来到了抚州市临川区唱凯镇仓下村,参观老革命家李井泉同志的故居。

李井泉故居

参观合影

李井泉(1909-1989),江西抚州临川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历任红35军、独立3师、红21军、红二方面军二军司4师政委,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0师358旅政委、大青山支队司令员兼政委、晋绥联防司令部秘书长、抗日军政大学总校政委。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绥分局书记建晋绥军区政委、二十兵团政委等职。建国后,历任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四川省政协主席、西南局三线建委主任。是中共第八、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共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李井泉生平介绍节选

来到村子里,随便询问一个路人,他们都会很热情地为你指路,跟你聊天。现在的村子里留下的大多数是年纪稍大的老人,连小孩子都很少见到。但是当跟他们聊起红军、聊起革命,爷爷奶奶们眼里就像突然有了光,滔滔不绝地讲起当年的故事。从和爷爷奶奶的攀谈中了解到,他们那个年代的老人大多当过兵,有的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有的还讲起了他们曾经看守监狱(罪犯集中营)的趣事,眼神中满是骄傲和自豪。

真正走进李井泉同志故居,看着那间简陋的居室、那张粗糙的躺椅,还有门口红红的对联、墙上贴着的门神……带给我的是震撼、感动和亲切。通过这质朴的老宅,放佛走进了主人的那段难以忘怀的峥嵘岁月,走进了那页硝烟滚滚的红色历史。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实践结果

通过这次实践,我再一次了解了自己的家乡,重温了红色革命精神,也深深地为家乡、为革命先辈们感到骄傲和自豪。这次实践,也让我意识到在家乡,仍有很多红色遗迹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保护。这些承载着红色记忆的遗迹和故事,不应该埋没于乡土,也不应该随着老一辈人的离开而逝去。

为了保护红色遗迹,更好地传承红色精神,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建议:

(1)注重深挖红色资源,活化红色基因。要立足低区特点,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创新传播载体,使红色基因活化为可看、可听、可续的文化产品和精神食粮。首先是要立足丰厚红色资源,自主开发特色文化产品,使红色历史和精神的学习教育更加可触可感。其次是要深入挖掘红色精神,继承优良传统。最后是要加强学习和借鉴,积极参与红色教育基地合作共建,建立红色资源研究开发长效机制。

(2)注重开展红色教育,传承红色精神。要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红色主题实践活动,回顾红色历史,弘扬红色精神。同时要善于调动党员群众的主体性与参与性,运用信息化技术,创新宣传教育载体,让他们能够近距离、全身心地感受到红色基因,自觉升华精神境界,激扬价值追求。此外还应加强红色教育基地建设,促进当心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增加组织生活仪式感。

(3)注重激发红色动能,迸发红色力量。要引导党员群众从革命传统中感悟崇高,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力量,化思想自觉为行动自觉,把教育成效落实到真抓实干、干事创业上。教育成效只有通过真抓实干、干事创业才能得以落实。党员群众应该将红色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和目标,在工作和生活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勇于担当、积极进取,为实现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贡献。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中检验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真正将教育成果转化为实际成就。

最好的缅怀,是将红色教育融入生活,是让英烈的精神生生不息。加强历史教育和文物保护,提升文化自信和历史自觉,是当前红色文化传承最为紧迫的任务。

结语

每一寸土,都有人奔赴;每一片天,都以生死来守护;每一寸心,都将人间正道浇铸,留下一页不朽千古。每一位革命先烈,背后都有曲折感人的故事,是他们用热血和牺牲换来了今日的锦绣山河、国泰民安。每一个英烈故事,都是一座精神丰碑;每一句坚定誓言,都是一笔宝贵财富,时刻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江西这片浸满烈士鲜血的红土地上,英烈的事迹和精神将代代相传。英魂不泯,浩气长存!

寻访红色足迹的实践报告 篇3

实践目的:

通过寒假休息时间参加社会实践,缅怀革命烈士。熏陶爱国情操。增强历史责任感。了解身边的伟大人物,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

实践主题:

参观萧克将军故居

实践内容:

当我第一次知道他的名字,第一次知道有他这个人的时候,是我在我上初三的时候。而我正真去了解他是在大学,或许如果没有这次的作业,似乎我也会和这位英雄“无缘”。他,是一名军人,确切的来说是一名解放军人。

那是在我初中毕业择高中,我们县的第一中学为了招生就发给了我们一本介绍书,书本上介绍了好几个算是有名在那个学校毕业的牛人了,记得有写的作家古华,世界冠军邓建英,还有一名军人叫萧克等等……还有其他人倒是不记得了。也是那个时候开始留意到我们家乡居然有这么一个人。里面放了一张他年轻时当兵,和一张来参观学校的黑白照片。当时的我就是被黑白照吸引到了。我想想知道他在的年代,有我这个年代不可能发生的,不知道的许多新鲜的事。

初中毕业了,当然也顺利来到了这所高中,进入大门往左走便是我熟悉的字眼陌生的人的名字。

高中三年的时间里,我却没有注意到这个似乎没有多余的时间去了解他,我也是在同学口中听说萧克的故居就在泮头那,好老的房子,还有照片……我也是听说,由于学习紧,加上不是特别感兴趣,也就没有去过他的故居。

就在我大一的寒假,我决定去一趟肖克故居看看。那是一个不大的村子。我清早早早的起床,打扮好,怀着一颗兴奋激动的心情。和已经早就约好的朋友。在县里坐上去泮头的公交车,也很是方便。

车一路在行驶,一路在想象他的故居是个什么样子,黑黑的老房子?老式的砖瓦房?里面的摆设应该是旧中国的陈设?里面有几个房间……望着窗户外面一直在脑中想象着这些画面。或许在我身边的朋友也在想象吧!

车一直在挺进,我的心一直在靠近。进村后,向我们走来了一个背着锄头的农民,像是是去锄草。于是我们便问道,“这位大叔,您知道萧克故居怎么走吗?”他说“你们都是学生吧?”我们回答“是,我们和几个朋友来看看”他说“那好,我正要从那里路过,顺便带你们去吧!”我们心中在暗暗欣喜。一路上在给我们介绍那个萧克故居,里的。有照片,和摆放的桌椅板凳。说那里都是老房子了,因为房子老化,政府不断在出资维修,湖南省都发了文物表彰呢?说着乐呵呵的。又说到了他的生前,可是将军呢,带领解放军们打战,担任过师长……一路上说了许多有关于萧克的事迹。说着说着,便到了,老乡说“就到这了,你们自个进去吧,参观的人偶尔还是有些的,那我先去咯”我们说了声谢谢,我心中还在暗自在想,乡下的人就是热情,朴素。他便是乐呵呵的,背着锄头沿着小道走了。

站在故居前,门是老式旧旧的门,有些古色气息。故居前面的塘挺大,水也清澈的,倒映着对面的屋子,很是漂亮,有种乡村宁静的感觉。当我们走进这个古色古香的大门是,进入便是一个塘,像是一个祠堂,里面有桌椅板凳,墙边自然是少不了各种照片挂着,黑白照,加上房子的陈旧感,更显得房子的古色。与房子主人当年的气派,与艰辛的抗战经历。

当我再走进,便是墙上的他照片下的简介让我耳目一新,让我更了解到了他。

萧克(1907——2008年),原名武毅,字子敬,乳名克忠,出生于1907年7月14日,湖南省嘉禾县人,当代军事家、军事教育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曾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副部长兼军事学院院长和第一政委。1927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担任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主编百卷巨著《中华文化通志》。2008年10月24日12时51分,萧克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2。

他也会文学创作,些了一篇小说,著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朱毛红军侧记》、《中华文化通志》、《萧克回忆录》、《萧克诗稿》、《浴血罗霄》等作品。其中,《浴血罗霄》获1988年茅盾文学奖荣誉奖终。1937年5月动笔到1939年10月萧克将军写出了长达40万字的小说初稿,书名暂定为《罗霄军》。在随后的四五年中,萧克先后做了三次大修改,多次小修改。

这个与我学校里的那个图书馆前高立的塑像下的介绍一样。看完了这段介绍,便是更觉得他算是个非常厉害的人。

有点让人感觉是文武双全的人,人的一生很短暂,生命很脆弱也很坚强。他用他的文章和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浴血奋战,什么是活到老学到老。

看着这些,油然而生出一种敬佩之情。就像我们县城里的烈士碑一样很高大。

当我走出肖克故居,走在归程的路上,在车上不时望着外面,不时望着手机,问自己能干什么?我应该做什么,生我养我的土地啊,你还记得我吗?不像肖克让人,刻骨,也没有丰功伟绩,也没有拼搏青春,我应该要好好反省自己该做什么?在车上一直也在思考“这些革命英雄他们在天上知道后人的.缅怀与向往吗?”

实践成果

人们总是说:新一辈的幸福是老一辈人用鲜血换来的,是的我们的幸福是由老一辈的血肉换的。所以我们更应该缅怀他们,不一定重新走走他们的路,也不一定要做什么轰轰烈烈的事,现在,只要我们背负着时代发使命,便是对先辈们最好的回报。

实践体会

有了这次的亲身体验,让我更加的感受到革命烈士当年的辛苦与我们当代生活的幸福。我们应该更少地去抱怨,是他们的奉献,铸就了今天的我们的美好。通过这次实践,鞭挞了我们新一代把更多的精力去奉献到学习和工作中去。做好自己现在能够做的事情。

寻访红色足迹的实践报告 篇4

班级:

市场营销21-1班

实践地点:

潞宝毛主席纪念馆

实践内容简介:

长治是太行精神的发源地,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指挥指导华北敌后抗战的中枢,是八路军一二九师、山西新军部队对日作战的重心区域,是太行、太岳抗日根据地的腹心地带,著名的神头岭伏击战、响堂铺伏击战、黄崖洞保卫战、沁源围困战等均发生在长治。抗战胜利后举行的“上党战役”,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全市共有革命遗址779处。

毛主席纪念馆坐落于长治市潞城市潞宝生态工业园区潞宝焦化总厂内,分为四大展馆,分别展出了毛主席像章、珍贵的历史图片等。该馆已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主背景为《开国大典》大型油画,站立于主背景前方,可以亲切感受到当时新中国成立时的宏伟,以及人民的`骄傲自豪。其中,三馆主背景为著名油画大师刘宇一创作的油画《良宵》实景大型蜡像,人物栩栩如生,场景宏大可观。缅怀和展现毛主席的不朽业绩和伟人风貌,激励着一代代潞宝人从中吸取精神动力。

实践感悟:

通过这次革命教育,我们回顾历史,瞻仰革命先烈功绩,感受体会红色革命精神,学习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追寻红色记忆,重温革命历史,被革命先烈的优秀精神品质所折服。同时也增加了大家对民族文化认同感,也坚定了大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寻访红色足迹的实践报告 篇5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首诗道出了思乡恋故的情怀。凄凄然,如月苍白了故土,似霜,凄美了他乡……

家乡的月,总是藏在枝叶间,然后被分成各种形状的冰晶。有的时候,被小风拨开的枝叶,有把月还给了我,还给了小村。村里很少有像我这样看月的。他们只是抬头看了一眼,感觉和记忆里没什么分别,便又各忙各的,然后是袅袅炊烟,将夜守候,只等那日出东山。江水则白了一片。看这水里的月,指尖轻点便溶在江里待江水平静之后,那月又圆了起来,静静的点亮江面。

夜是什么颜色?是绿色,点点荧光,点点感伤。

再回家乡之时,已长大了不少。那月依旧,只是不远处的林子里,多了些许荧光,一闪一闪的和星星一样。我知道那是萤火虫。回乡是因为姐姐出家了。她很美。和月一样,不会说话,也听不到这里的声音,只是静静的生活;和萤火虫一样,静静的`飞舞,静静的发光……

入夜后,人们挤满了大堂笑声不断,推杯换盏,你敬我回

跑堂的表哥一边放下菜一边说:“姐今天好漂亮,以前怎么就没觉得呢?”我笑而不语,只是将脸转了过去,看这姐姐。是啊!真美……餐宴进入尾声的时候,见几个孩童提着装酒的盒子,制成的灯笼来回的戏耍。那灯笼里的烛焰一闪一闪,橘红色的光,暖暖的映在盒子四壁和孩子们的脸上,还有一颗有些醉意的心……

饭后和几个朋友出门散心,走到林边时被惊起的萤火虫,划出各种的弧线,像流星,一闪即逝。

被喊回去的时候,有想起了姐,她很开心。我知道,她一直很开心。因为她一直在笑,月也一直在笑,弯着嘴角,祝福着小村,祝福着他们。再看那林子时,荧光点点,舞动着那会发光的美。只是夏末的时候,就很难再见那如画的静夜。

扬起一阵小风,柔柔地带着些许思念飘向远方。轻轻地遥响树梢,轻轻地拂过寒江,轻轻地回到故乡。

而今以是冷冬,月依旧高挂,只是我看不见,入眼的只有蒙蒙铅云,只要云散,就能再见了罢?

寻访红色足迹的实践报告 篇6

“我来了。”

千里迢迢就听见妈妈的响声,我赶快学会放下笔,迎了出来。“妈妈,今日给我买了哪些好产品啊!”我迫不及待地想开启袋子,妈妈瞧见,做掉了我探向袋子的手,拿着袋子走入奶奶屋子,“今日没有你的份。”“哦。”我有一些心寒地怒目圆睁,跟随妈妈进了奶奶的屋子。

“妈,我给您买来件衣服。”妈妈边说边从袋子中取着衣服。“我那么多衣服哪穿得完啊,下一次不必消耗钱了。”奶奶嘴边虽那么说,可双眼牢牢地盯住袋子,眼中满是希望。“试一试合不适合。”“这太鲜丽了吧。”奶奶有一些迟疑地看见妈妈手里那红色的衣服。“没事儿,试一试。”妈妈拿着衣服给奶奶穿上,细心玩了撸领口。

“哇……”我禁不住传出惊讶。鲜丽的衣服令人眼前一亮,让一贯身穿深棕色衣服的奶奶看起来分外年青魅力。肩膀的花朵透着一股活泼可爱的活力,清爽的碎花让红色感觉并但是于晃眼,反倒感觉雅致大气,奶奶羞涩地拉拉衣摆,有一些焦虑不安地了解:“如何,是否会太红了一些?”“沒有,沒有,很好看。”我毫无疑问地说。妈妈从头至尾地扫视着,妈妈令人满意地点了点头,“很适合,尺寸也差不多了。”奶奶听后微笑逐渐在脸部盛开,眼中流露的快乐心情不言而喻,像一个单纯性的`小孩获得了甜甜的糖一般,都是达到和幸福快乐。我看见奶奶高兴模样,此前的迷失也一扫而光了。

“妈,衣服买回来要还记得穿,很多衣服都没越过,不必老是这几个衣服。”妈妈仔细地地嘱咐着,“嗯。”奶奶像个孩童一般立在一旁细心听着。我悄悄的撤出屋子。我意外惊喜地发觉此时,窗前的霞也美的迷人,令人痴迷,像奶奶的红衣服一样,悄悄地染红了一整片天,溫暖了大家的内心。

百善孝为先。如同大水上的指路明灯,给漂泊异乡引导家的方向;如同冬日的太阳,溫暖了人的内心;如同黑暗中的一点光辉,让进错道的小孩立即纠正。

我觉得妈妈的孝,我能还记得,奶奶的笑会还记得,而那抹红色的霞更会还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