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书网

艺考集训声乐教学计划(热门七篇)

发表时间:2025-01-05

声乐课是一种专门设计来提高唱歌技巧和表演能力的课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声乐课教学计划(精选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艺考集训声乐教学计划 篇1

一 教学目标:

1、 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2、突出艺术学科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3、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爱好与爱好,把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欣赏方法,开阔视野,启迪聪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二 教学要求

音乐欣赏教学应以聆听音乐为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使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实践活动中熟悉、理解、鉴赏音乐。

1、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音乐审美活动。

2、 利用各种现代化的、直观性的音乐教具与学具,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听觉审美感受。

3、课堂欣赏教学与课外欣赏活动(音乐会、音乐欣赏讲座、教师推荐的音乐作品录音等)有机地结合,充分发挥欣赏教学对课外欣赏活动的指导作用。

三 教学措施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1、 强化治理,突出重点,抓住高考生命线

2、 树立坚定的事业心,虚心好学,努力提高专业水平

3、 加强教研教改,注重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4、 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四 教学内容

1、欣赏民歌、艺术歌曲、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歌剧、舞剧音乐、器乐曲、室内乐、交响音乐等音乐作品。介绍有关音乐常识。

2、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了解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调式、织体、曲式等及其表现作用。

3、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外不同历史时期音乐的风格流派、艺术成就及其发展变化。 4、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了解音乐的功能及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的关系。教学内容要求

5、 欣赏内容是中外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体现作曲家及其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经典性原则。

6、 欣赏曲目的选择重视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以弘扬祖国的优秀音乐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7、注重学习世界各国、各地区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五 教学反思:

本方案的设计,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作品结构的深入分析,会出现一定的难度而略感乏味,但作为一节音乐鉴赏课,教师有责任和义务进行必要的讲解,如此,才能不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鉴赏能力。、

艺考集训声乐教学计划 篇2

一、教学目标

本声乐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声乐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声乐技巧,提高歌唱水平,培养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课程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声乐基础知识:介绍声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嗓音结构、发声原理、共鸣腔体等。

2. 发声技巧训练:通过发声练习,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喉部放松技巧以及共鸣腔体的运用。

3. 音准与节奏训练:通过音阶练习、节奏练习等,提高学生的音准和节奏感。

4. 歌曲演唱实践: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歌曲进行演唱实践,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结合多媒体教学,利用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声乐知识。

3. 组织课堂互动,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演唱等,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计划安排

1. 第一阶段(基础训练):重点进行发声技巧训练和音准与节奏训练,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发声习惯和音乐感知能力。

2. 第二阶段(歌曲演唱):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歌曲进行演唱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3. 第三阶段(综合训练):结合前两个阶段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和综合素质。

五、评价与反馈

1. 采用定期考核和课堂表现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声乐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2.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改进不足,提高学习效果。

六、教学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声乐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基本的声乐技巧,提高歌唱水平,培养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教师也应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展望未来,我们期望能够进一步拓展声乐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艺考集训声乐教学计划 篇3

少年儿童是歌唱训练的最佳时期,通过歌唱既能陶冶情操、激发智商,培养其积极、健康、活泼向上的审美情趣,又能培养少儿的独唱、合唱、舞台表演能力。

一、教学目标:

主要是经过系统的学习唱歌,通过严格的气息、发声等方面的科学训练,建立完善的歌唱状态,最终使学生达到歌唱收放自如、声情并茂,上台尽情演唱的水平。

二、教学内容:

第一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教学法通过培养孩子兴趣为主的基础上,配合少儿声乐考级教材练习气息、面部表情、口型等让孩子能够正确发声,在音准和节奏上有所提高并能够流畅熟练自然的演唱歌曲。

学习曲目:《划船歌》《小红帽》《数鸭子》 《粉刷匠》《小星星》《祖国祖国我们爱你》《小雨点》等

第二期:主要学习歌唱的各种演唱技巧,包括歌唱咬字、歌曲换气等,让孩子对歌曲有一定的理解。教师还会教孩子一些基本动作,使孩子能够在歌曲中灵活运用。

学习曲目:《卖报歌》《大树桩你有几岁》《金孔雀》《祖国祖国多美丽》《幸福的花朵》等

第三期:主要学习歌唱中歌曲的艺术表现、感情在歌曲中的运用。歌唱表演以及舞台风度等,让孩子能够在舞台上尽情表演。

学习曲目:《造月亮》《春天的孩子》《小白船》《小螺号》《童年是什么》等。

三、[教学对象] :

全体声乐学生

四、[教学目标] :

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歌唱的喜爱。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能做到有感情的歌唱。

3、引导学生能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唱歌曲。并能很好的保护嗓子;

4、培养学生独立识谱和处理歌曲情感的能力。自己能很好的演绎歌曲。

五、[教学重点]:

培养少儿歌唱的姿势、呼吸、发声、吐字归韵、音准协调声音的能力及歌曲情感的处理。

六、[教学难点]:

声音的放松,能自如的把握气息,掌握头声和各个腔体共鸣的运用。

七、[教学内容]

发声训练:

1.哼鸣练习 5 4 3 2 | 1 ― || 1 3 5 3 | 1 ― || M____________ M (u) __________

2. 打嘟A废1 2 3 4 5 4 3 2 | 1 2 3 4 5 4 3 2 | 1 ― || 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1 | 2 1 7 6 5 4 3 2 | 1 ― || 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母音练习

1 2 3 4 | 5 4 3 2 | 1 ― || mi ___- ma ____ mi___ 不同的音的走向要求呼吸的感觉也不尽相同,这一条要求平稳呼吸。

5 3 4 2 | 1 ― || a o a 此练声曲要求演唱时要有线条感,气息连贯,字要清晰,声音要明亮,共鸣要丰满,歌声要通畅。

4.连顿音练习: 1 3 3 5 | 5 1 1 5 | 5 3 3 1 | 1 ― || mi ma mi ma mi ma m 此条练习曲要求气息连贯,演唱所有的音都应该在放松的状态下,才能感获得更多的共鸣,要求往后腔体吸着唱,吐字要清晰,共鸣丰满。

训练学生正确的歌唱方法(包括:姿势、呼吸以及各个腔体产生共振的能力)、音量、强弱的控制及协调各声部音量的能力。

教学曲目安排:

(1)、第1.2课时《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2)、第3.4课时《雪绒花》

(3)、第5.6课时《卢沟谣》

(4)、第7.8课时《快乐的节日》

(5)、第9.10课时《七子之歌》

(6)、第11.12课时《童心是小鸟》

(7)、第13.14课时复习所学歌曲兴趣训练根据孩子们的表现不同定期给予参加演出比赛机会,通过演出很好的锻炼孩子们歌唱的心里素质,并能掌握歌唱的技巧,独立的演绎一首歌曲。

[拓展]:结合近期学习情况和孩子自身的情况指导、排练一些节目参加演出、比赛等,给孩子们锻炼成长的机会。

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声音状态的建立能起到复习的效果,进一步加强气息的支撑练习。

艺考集训声乐教学计划 篇4

一、教学用书

教学大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音乐专业考试大纲;

声乐卷:高考音乐强化训练,湖南文艺出版社

视唱练耳卷:高考音乐强化训练,湖南文艺出版社

基本乐理倦:高考音乐强化训练,湖南文艺出版社

李重光:《音乐理论基础》人民教育出版社

其它:河北省音乐统考历年高考试卷;人教版高中音乐课本鉴赏。

二、联考分析

我省20**年音乐高考分值做了调整,专业满分为200分,其中主项150分、视唱20分、听音15分、乐理15分。预计2011年我省音乐专业录取控制线,本科声乐150——160分以上、专科声乐120分以上。

前几年我省的音乐考生文化课控制线,本科基本控制在301分以上,专科基本控制在240分以上。

音乐高考录取方法是以专业排名,文化成绩达线即可。

20**年我省的音乐高考大约仍在1月份进行,要想考上理想的音乐大学,既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勤奋努力,又和老师的教学方法、家长的关心支持分不开。

三、教学实施:

以声乐教学为主,以乐理、听音、视唱为辅,全面开展系统训练。

1、声乐教学:

学生分析:民族唱法学生1位,美声唱法学生4位,通俗唱法学生2位

声乐教师:本学期声乐教师公开课两次。

总课时计划180节,其中歌唱技巧发声训练课40节,新歌练习50节,一对一声乐辅导课一人一周一节。

发声练习15条,要求每生从中选5条适合自己的发声练习。

每位学生学会10首新歌曲。前3个月每生一周一歌,一周一查。后两个月重点训练1—2首歌曲,以备高考之用。

重点重视:重视学生咬字、吐字、节奏节拍、音准、呼吸支点、情绪表达等。

10月下旬进入高考备战,每生准备好p3,下载适合自己演唱的.歌曲伴奏。11月份开始跟音响伴奏练习,师生共同敲定高考曲目。12月份模拟声乐高考训练,启示引导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因人而异,张扬个性。

2、乐理教学:

乐理卷:总课时计划60节。

要系统地讲课,作业尽可能当堂完成,使学生当堂弄明白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自觉学习音乐理论,多做练习。有系统地做实战练习,有难题随即启示引导。8月9月份讲授、复习基本乐理。10月份《乐理卷》试题分析。11月份历年音乐高考试卷分析。12月份精读李重光编著的《音乐理论基础》和复读高中课本《音乐鉴赏》艺术常识。

侧重点:将习题答在试卷上,对照标准答案做认真细致地分析。

艺考集训声乐教学计划 篇5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的声乐课教学,使学生能够:

1. 掌握基本的声乐理论知识,了解声乐艺术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 提高学生的嗓音技巧,包括正确的呼吸方法、发声位置、音色调控等;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使其能够准确把握歌曲的情感和风格;

4. 增强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包括演唱姿势、面部表情、情感传达等。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

1. 声乐理论知识

声乐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嗓音结构与发声原理

音乐基础知识(节奏、音高、和声等)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观看相关视频资料

2. 嗓音技巧训练

呼吸练习:深呼吸、腹式呼吸等

发声练习:音阶练习、母音练习等

音色调控:练习不同风格的音色,如甜美、深情、激昂等

教学方法:示范、模仿、个别指导

3. 歌曲学习与演唱

选取不同风格的歌曲进行学习,如民歌、流行歌曲、艺术歌曲等

分析歌曲的结构、情感和风格,指导学生进行演唱

排练合唱曲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方法:分组练习、合唱排练、观摩互评

4. 舞台表现力培养

教授正确的演唱姿势和面部表情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情感,将其融入演唱中

组织学生进行舞台表演实践,锻炼其自信心和表现力

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情境模拟、实践演出

三、教学评价

1. 考勤与课堂表现:记录学生的出勤情况,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学习态度及合作能力;

2. 嗓音技巧考核:定期进行嗓音技巧考核,评估学生的进步与不足;

3. 歌曲演唱评价:组织学生进行歌曲演唱展示,评价其演唱技巧、情感表达和舞台表现力;

4. 期末总结与反馈:学期末进行总结性评价,给予学生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提高声乐水平。

四、教学注意事项

1.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 重视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多参与演唱活动,锻炼其舞台表现力;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鼓励他们多听、多唱、多思考;

4.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以上教学计划的实施,相信学生们能够在声乐课上学到丰富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为未来的音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艺考集训声乐教学计划 篇6

一、教学目标

本声乐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声乐技巧,提升音乐感知能力和表演水平,培养学生对声乐艺术的热爱与兴趣。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

1. 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呼吸技巧;

2. 学会基本的歌曲演唱技巧,包括音准、节奏、音色等;

3. 提高歌曲表演能力,包括舞台表现力、情感传达等;

4. 增进对声乐艺术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

本课程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包含不同的教学内容与重点。

第一阶段:基础发声与呼吸训练(共4周)

1. 发声原理与声区划分;

2. 正确的站姿与呼吸方法;

3. 发声练习与口腔共鸣训练;

4. 气息控制与运用。

第二阶段:歌曲演唱技巧提升(共6周)

1. 音准与节奏的把握;

2. 音色调整与变化;

3. 歌曲分析与情感表达;

4. 合唱与伴唱技巧。

第三阶段:舞台表现力培养(共4周)

1. 舞台形象塑造与仪态训练;

2. 表情与肢体语言运用;

3. 歌曲情感传达与互动;

4. 表演实践与观摩学习。

第四阶段:声乐作品欣赏与创作(共2周)

1. 经典声乐作品欣赏与分析;

2. 声乐作品创作技巧与方法;

3. 学生作品展示与交流;

4. 课程总结与反思。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 采用示范教学与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直观了解声乐技巧;

2. 组织学生进行发声练习、歌曲演唱等实践活动,提高技能水平;

3. 邀请优秀声乐教师或歌手进行讲座或示范演出,拓宽学生视野;

4.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声乐比赛或演出活动,锻炼舞台表现力。

四、评价与反馈

1. 采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演唱水平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2. 定期进行阶段性测试,了解学生学习进度与问题;

3.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与指导,帮助学生改进不足;

4. 课程结束后进行总结性评价,评估学生整体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与支持

1. 提供专业声乐教室及相关设备,确保教学质量;

2. 准备丰富的声乐教材与曲目资源,供学生选择与练习;

3. 组建学生声乐社团或兴趣小组,提供交流与学习平台;

4. 鼓励与支持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类声乐活动,提升实践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计划的实施,相信学生们能够在声乐课程中取得显著的进步与成长,为未来的声乐艺术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艺考集训声乐教学计划 篇7

一、教学目标:

1、 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2、突出艺术学科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3、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爱好与爱好,把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欣赏方法,开阔视野,启迪聪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二、 教学要求

音乐欣赏教学应以聆听音乐为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使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实践活动中熟悉、理解、鉴赏音乐。

1、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音乐审美活动。

2、 利用各种现代化的、直观性的音乐教具与学具,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听觉审美感受。

3、课堂欣赏教学与课外欣赏活动(音乐会、音乐欣赏讲座、教师推荐的音乐作品录音等)有机地结合,充分发挥欣赏教学对课外欣赏活动的.指导作用。

三、 教学措施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1、 强化治理,突出重点,抓住高考生命线

2、 树立坚定的事业心,虚心好学,努力提高专业水平

3、 加强教研教改,注重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4、 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四 、教学内容

1、欣赏民歌、艺术歌曲、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歌剧、舞剧音乐、器乐曲、室内乐、交响音乐等音乐作品。介绍有关音乐常识。

2、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了解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调式、织体、曲式等及其表现作用。

3、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外不同历史时期音乐的风格流派、艺术成就及其发展变化。

4、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了解音乐的功能及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的关系。教学内容要求

5、 欣赏内容是中外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体现作曲家及其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经典性原则。

6、 欣赏曲目的选择重视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以弘扬祖国的优秀音乐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7、注重学习世界各国、各地区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五 、教学反思:

本方案的设计,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作品结构的深入分析,会出现一定的难度而略感乏味,但作为一节音乐鉴赏课,教师有责任和义务进行必要的讲解,如此,才能不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