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书网

小暑的作文(系列九篇)

发表时间:2025-04-05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是感情的问题。你知道写散文要注意哪些问题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暑散文,欢迎大家分享。

小暑的作文 篇1

有些汉字很有趣,“煮”字者下水蒸,“暑”字者上日烤,都表示蒸薰般的炎热,故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小暑节气仅是小热,大暑中伏天才大热(三伏40天大概分配:小暑头伏10天,大暑中伏20天,立秋末伏10天)。小暑是季夏开始,它的标志是出梅和入伏。“伏”即潜伏、藏伏之意,叫人尽量减少高温下的活动,规避暑蒸湿热之气。

小暑三物候:温风至,蟋蟀居宇,鹰始鸷。小暑日后,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蟋蟀逃离酷热的旷野,躲藏到屋檐下树阴处避暑。老鹰因地面炙热而飞到清凉的高空盘旋觅食。

小暑前后,除东北与西北收割小麦等作物外,其他地区农村主要是田间管理。早稻灌浆后期,要保持田间干干湿湿。中稻拔节进入孕穗期,追施穗肥,促穗大粒多。单季晚稻正在分蘖,及早施好分蘖肥。棉花开花结铃,在重施花铃肥的同时,要及时整枝、打杈、去老叶,增强通风透光,减少蕾铃脱落。盛夏高温是蚜虫、红蜘蛛等多种害虫盛发的季节,适时防治病虫。

“伏天的雨,锅里的米。”小暑节气,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结束,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高温少雨的伏旱,这时的降水对水稻作物生长十分有利。而华南西部则进入暴雨季节,地势起伏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发,甚至引起泥石流,应采取防洪措施,尽量减轻危害。

三伏地煮天蒸,人出汗多,消耗大,食欲不振,比往常消瘦,故谓苦夏。酷暑休息,除了喝消暑汤,吃黄瓜、西瓜等水果外,还得吃好一点伙食补身子,“头伏饺子中伏面,末伏烙饼摊鸡蛋”,这叫歇伏。有些地方入伏吃羊肉,称吃伏羊,“一碗伏羊汤,不用开药方”。还有“小暑黄鳝赛人参”之说,那时的鳝鱼肥壮、粗大、结实、味美。小暑时节,人们将新割的稻谷碾出米,做成饭祭祀谷神后稷,然后尝新米、喝新酒,谓之“六六福”。山东地区夏天还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

“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小暑气温高、湿度大,露天的木质椅凳经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上是干的,经太阳一晒,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会诱发痔疮、风湿关节炎等疾病,中老年人别长坐露天木凳。

“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暑天养生当以“心静”为最,平心静气,能使情绪舒畅、气血和缓。其实,不光是对暑热需要心静,世上许多事情都需要淡然处之,惟有淡然,才会淡定。

传说,唐代高僧玄奘从西天取经回国,过河时不慎经文浸湿,上岸即在烈日下凉晒经文,这天是六月初六,变成了吉利之日,叫“天贶(读况,意赐)节”。皇宫内定此日为皇帝晒龙袍;寺院的经书也在这天翻检出来曝晒;民间这天都晒衣服,称“六月六,晒红绿”,红绿指五颜六色的衣服;“六月六,猫狗俗”,就连小猫小狗都沾了天贶节的'光。传说能笃信践行是因有现实需求,小暑时节经过了黄梅天,藏在箱底的衣物确已霉潮,太阳又好,取出来晒一晒,确有必要,古称“晒伏”。

野史记载,东晋名士郝隆,见邻人皆晒衣被,就平躺在地上,掀起衣服露出肚皮晒太阳,旁人不解,问他干什么,答曰:“晒书。”“书呢?”“四书五经全在我肚子里。”这是文人轶事笑谈。六月初六天贶节,也是文人的晒书日,捧出家中书籍字画曝晒,让阳光祛潮去霉,驱杀藏匿在书画中的蛀书虫。蛀书虫古文称蠹(读度)鱼,因它像鱼一样身披银色鳞片,藏在书中噬咬纸张为食。谜语“蛀书虫”的成语谜底,便是“咬文嚼字”。忽记起一则《蛀书虫与蜘蛛》的寓言,颇有趣:

一条蛀书虫从书里爬出来,碰上一只蜘蛛。

蜘蛛问:“你是谁?”

蛀书虫笑道:“无知的家伙,连我也不认识,我是世界上最大的学问家。”

蜘蛛奇怪说:“可是我听说,只有人才配有学问呀!”

蛀书虫大笑:“人怎能同我相比?他们拿起书,只是看一看,翻一翻,然后又原封不动的放回老地方。而我呢,钻进书里把每页书,每个字都吞到肚子里,年复一年,你想想我肚子里的学问该有多少?”

蜘蛛羡慕问:“请教,我该怎样才能成为学问家呢?”

蛀书虫趾高气扬道:“当然得学我的样,钻进书里,咬文嚼字吃书喽!”

蜘蛛想了想说:“按照你的理论,我把你吃掉不就成为最大的学问家了。”

蜘蛛说完,扑上去把蛀书虫吃了。

这寓言讽剌眼前危险视而不见,还在夸夸其谈的冒牌学者。

古代读书人敬惜字纸书籍,为防蛀坏,将芸香草放在书柜里驱杀书虫,走进书房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故诗书人家称“书香门第”。

如果说,大雪节气里最宜饮酒,尤其是饮那种温烫过的老酒,白雪红炉,一尊佳酿,那是这节气里最温馨的图画;那未,小暑节气里最宜品茶,尤其是品那种春色般的绿茶,蝉鸣蛙声,一杯香茗,那是这节气里最凉爽的风景。不必讲究得像西方的下午茶,非得来美味点心,红袖添香;也不必如东方的工夫茶,非得用泥壶小盅,浅斟低饮。小暑饮茶,不是喝绿豆汤解渴,不是喝冰镇啤酒消暑,而是在寻求一份平静的心境,让那颗皱巴巴的心,暂时舒展一下,感受安闲和恬静。

每年7月7~8日是小暑节气,写回环诗《小暑》结尾:

入伏头伏入,出梅黄梅出,苦夏炎夏苦,煮蒸复蒸煮。

小暑的作文 篇2

每年7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交小暑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可见“小暑”是反映天气炎热程度的节气。说的是“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节令至此,全国绝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已在25℃上下,进入人们常说的“伏天”。“伏天”分为头(初)伏、中伏、末伏,是二十四节气之外的杂节气,也是古时为利于安排农事活动而对炎热季节的一种划分。

“小暑”前后,除东北与西北地区正收割冬、春小麦等作物外,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夏秋作物,得益于此时节较高的气温、丰沛的雨水、充足的光照,都进人生长最为旺盛的时期,此时的农田管理也进入了较为繁忙的时期。这从各地流行的农事谚语可窥一斑。如“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里头种白菜”,“小暑大暑,抢插红薯”,“小暑前大暑后,庄稼老头种绿豆”。

“小暑”时节,早稻处于灌浆后期,早熟品种“大暑”前就要收获,要保持田间干干湿湿。中稻已拔节,进人孕穗期,应根据长势追施穗肥,促穗大粒多。单季晚稻正在分集,应及早施好分孽肥。双季晚稻秧苗要防治病虫,于栽秧前5一7天施足“送嫁肥”。“小暑天气热,棉花整枝不停歇”,大部分棉区的棉花开始开花结铃,生长最为旺盛,在重施花铃肥的同时,要及时整枝、打权、去老叶,以协调植株体内养分分配,增强通风透光,改善群体小气候,减少蕾铃脱落。盛夏高温亦是蚜虫、红蜘蛛等多种害虫盛发的季节,适时防治病虫,是田间管理的又一个重要环节。

“小暑”开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结束,我国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受东南季风影响进入雨季,降水明显增多,且雨水较为集中;华南、西南、青藏高原也处于西南季风影响中,雨量也较为丰沛。农谚“小暑大暑灌死老鼠”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但此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

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常常出现的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及早蓄水防旱显得十分重要。农谚“伏天的雨,锅里的米”和“小暑不受旱,一亩打几石”,说的都是此时雨水的重要性。

进入“小暑”节气也就人了伏,虽为雨季,但受季风气候影响,常常是不雨成旱,人望其降;久雨为患,人祷其去。俗语“三日不雨小旱,五日不雨大旱”正是对华北、黄淮地区此时节气候特点的反映。此时发生早灾,会对进人发育旺期的水稻、棉花、玉米、大豆、红薯甚至果树等造成严重危害,尤其在农田水利较为落后的古代,其危害就更为严重了。家喻户晓的'民谣“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就是对农田遇旱情形最为形象的描述。所以,“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三农”在这里指春耕、夏耘、秋收),此时节的雨水状况是农人最为关心的。经过千百年的观察、体验,我国劳动人民总结出不少预测雨水的气象谚语,如“淋了小暑头,四十五天不放牛”,“小暑南风伏里旱”,“头伏三场雾,下雨等白露”,“小暑起燥风,日夜好晴空”,“小暑一声雷,黄梅去又回”等。这些谚语至今在一些尚不发达的农村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小暑的作文 篇3

“黄昏乍凉还热,湖山梅雨初收。对饮花前云侧,坐待残月如钩。”大家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个节气吗?没错,那就是小暑。

小暑是一年中的第11个节气,夏季的第5个。民间自古有“大暑小暑,上蒸下煮”的说法,意为小暑是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而大暑是一年里最热的日子。但实际上,小暑给人的体感温度比大暑还要热上几分,因为她是第一波热浪来袭的伊始,会跟之前的气温形成强烈的反差,就像吹响了“热战”的号角。

小暑的天还真是不一般,走出空调房,阳光立刻将我包围,热浪扑面而来,我的汗珠被一颗一颗地“赶”了出来。但只要一想起小时候外婆家的解暑特饮冰镇绿豆汤,心底立刻就升起了一丝凉意。怀念那软糯的绿豆沙伴着甜丝丝的汤水弥漫在口腔里,咽下去,那种清凉就像一条丝带顺着舌尖到喉中,到肚里,很快,整个身子“冷静”下来,空气仿佛不再那么闷热,就像一袭清风,将我吹入了秋天。

身为炎夏时节的开端,同时走进回忆的小暑美食还有酱油炒绿豆芽,用酱油炒的`绿豆芽看似重口味,其实十分清凉解暑,在毫无其他添加的绿豆芽外裹上一层酱油,既很好地保留了绿豆芽清热解毒的疗效,还增添了一丝咸意,解暑的同时还补充了一些人体必需的盐分,在炎热的夏天保证了我们的身体健康。

小暑、大暑,虽然她们是盛夏的代言人,带给我的回忆却是清凉又美好的。

小暑的作文 篇4

用一个小字命名的夏天,穿过稻田进了村庄。那些破门而入的暑气,像太阳打破了砂锅,丝丝凉爽也无比金贵。

树荫下,几只狗在叹息,谁家的芦花鸡叫醒了午后的寂静。赤膊上的汗珠,暗示了生活的另一个源头。一把蒲扇,驱不走异乡人内心的焦急。

你也是热的一部分,将绵延五百里的烽火,烧到了相思的梦境。母亲的.呼唤,有翅膀的力量,也有大地的温度。

季节的故事,只是你翻开的一本书。小小的夏天,忠诚地迎接爱的沸点。

小暑的作文 篇5

蝉儿在树林里对歌,捕蝉的少年走过树下,一张稠密密的蛛网吓得蝉儿噤声。对峙中的空气猛地炽热起来。

田野上,阳光的声音宏大,盖过所有生长中的庄稼,蜻蜓一只只飞过来,落在深绿的稻叶上荷叶上市瓜秧上,彩色的翅膀叠映出寂静中的乡野风光。有那么一两只立着的`牯牛角,被来乡下采风的青年捕捉成珍贵的镜头,发表在都市晚报的周末彩版上。

古板的老奶奶穿上丝绸裙子,坐在巷口跟邻家婶婶拉家常,穿堂风刮得丝绸颤抖,惹得婶婶羡慕地问这问那。老奶奶笑嘻嘻地说:还不是城里上大学的孙女给买的,人家城里人都兴这,俏得很呢。一阵阵笑声凉爽爽的好闻,一丝汗昧也没有。

黄昏时分,蝙蝠出洞,将小楼阳台上的铝合金门窗撞得哐哐作响。村西头有女人唤儿回家洗澡的声音。

一弯新月挑在槐树顶端,乍看上去宛如一块悄悄融去的薄雪。

小院深处响起电视剧里男女煽情的对白。

小暑的作文 篇6

上帝只会遗弃人类,而我们永远不会辜负上帝。

当你喊痛的时候,所有的祈祷都显得过于黯淡、羸弱、乏力。

昨日的暴雨和飓风,裹挟着巨大的困顿压在城头,这要多少经验才能从容不迫?

一切都可能在瞬间坍塌和陷落,那悄无声息的`阴谋,早已潜伏在城外的树林之中,只等你手忙脚乱时,杀个措手不及。

你有没有在混乱中,清晰地听见,血流汩汩声?有没有听见,锋利的牙齿穿过骨头时,空气中响起清澈的断裂声?

告诉我,上帝在哪里?

告诉我,在这令人窒息的闷热中,怎样才能找到你?

洪荒之水终究会退去,大地上只剩下悲伤的蛙鼓与蝉鸣。

这个季节俘获了我们太多的汗水,不再有人需要忏悔,不再有人需要用血偿还他所欠下的债。

晚霞可以飞得更高一些,像一块通红的丝绸,扯出满天的星光与皎洁。

小暑的作文 篇7

“六月六”相传这是龙宫晒龙袍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为一年中气温最高,日照时间最长,阳光辐射最强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的选择这一天“晒伏”,就是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民间说“六月六”百索子撂上屋。“相传传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被银河分割在两岸,一年中只有”七月初七”这一天可以相会。但在他们中间却横阻着一条银河,又没有渡船,怎么办呢?所以六月六这一天,天下的儿童多要将端午节戴在手上的“百索子”撂上屋让喜鹊衔去,在银河上架起一座象彩虹一样美丽的桥,以便牛郎和织女相会。

相传这一天是“小白龙”回家的日子。因为“小白龙”犯了天条,被龙王父亲囚禁在很远的一个小岛上,失去了行动自由。唯有六月六这一天,龙王恩准其回家探母。“小白龙”由于探母心切,所以一路上昼夜兼程,带来了惊雷闪电,狂风暴雨。

伏日,古人说:伏是“隐伏避盛暑”的意思,伏日祭祀,远在先秦已见著录。古书上说,伏日所祭,“其帝炎帝,其神祝融”。炎帝传说是太阳神,祝融则是炎帝玄孙火神。传说炎帝叫太阳发出足够的光和热,使五谷孕育生长,从此人类不愁衣食。人们感谢他的功德,便在最热的时候纪念他。因此就有了“伏日祭祀”的传说。

《小暑六月节》:“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小暑的作文 篇8

越过夏至,小暑把“热”传播得遍地都是,更能把汗水挥洒得淋漓尽致。天气逐步炎热起来,这是小暑的本能,我们就要经历生活中突然降临的一切,包括唾手可得的燥热、烦闷和汗水。要想淡定、安分和清凉,那我们就回家去。

小暑的暑,让我们与炎热一起起步。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蟋蟀离开了田野,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小暑的显著标志是:出梅,入伏。在炎热中起步,即便是早晨,原野上的朝露、水面上的雾气很快便了无痕迹;强烈的阳光严丝合缝地贴在我们身上,举手投足便能溢出汗水,不消说劳作了。此时,和风细雨成了珍贵的记忆。细想也是,生活不是诗歌,而是一块粗粝的顽石。人不可能都生活在自己的意愿之中,只能生活在对环境的适应之中。在炎热中起步,首先要清心寡欲,备足消暑之物,适应环境,生命之花才能绽放异彩。此谓:清心是禄,寡欲是寿,平安是幸,知足是福。

小暑的暑,让我们的热情再次绽放。七月初的小暑,是庄稼与土地最深入的时节,也是阳光与作物最亲近的时节:早稻在灌浆、中稻在拔节、棉花在结铃……农人的目光里是沉甸甸的希望。然而,在这收获之前的季节里,人们的思想最容易松懈,往往忽视田间管理,坐等收获。客观上似乎有很好理解的理由:谁不想在翻滚的热浪中寻觅一处清凉呐!谁不想在连续的播种、耕耘之后休憩一番呐!殊不知,这个季节也是近乎残酷的:炎热的天气、肆虐的病虫害、猖獗的蚊蝇、泛滥的洪水抑或多年不遇的干旱不期而遇,向庄稼、向人类发起集团冲锋。此时,对人诉说苦难,抱怨灾难,不如自己用智慧和毅力去战胜它。那就是,用理智战胜第一个欲望——松懈、麻痹,因为根除第一个欲望,远比满足所有随后的欲望容易;用辛勤的'汗水不断刷新拼搏的记录,让奉献的热情一次次绽放。踏着热浪,延续播种的梦想、耕耘的姿势,越过成功,向着幸福迈进。因为:成功只是手段,幸福才是目的。

小暑毕竟不是最热的时节,它有意把收获留给大暑,唯有意志和热情趁着热浪的翅膀,与骄阳的光芒一起扩大写满梦想的天空和原野。

小暑的作文 篇9

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这时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小暑后南方应注意抗旱,北方须注意防涝。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小暑前后,除东北与西北地区收割冬、春小麦等作物外,农业生产上主要是忙着田间管理了。早稻处于灌浆后期,早熟品种大暑前就要成熟收获,要保持田间干干湿湿。中稻已拔节,进入孕穗期,应根据长势追施穗肥,促穗大粒多。单季晚稻正在分蘖,应及早施好分蘖肥。双晚秧苗要防治病虫,于栽秧前5—7天施足“送嫁肥”。“小暑天气热,棉花整枝不停歇。”大部分棉区的棉花开始开花结铃,生长最为旺盛,在重施花铃肥的同时,要及时整枝、打杈、去老叶,以协调植株体内养分分配,增强通风透光,改善群体小气候,减少蕾铃脱落。盛夏高温是蚜虫、红蜘蛛等多种害虫盛发的季节,适时防治病虫是田间管理上的又一重要环节。”

小暑开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结束,我国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开始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华南、西南、青藏高原也处于来自印度洋和我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常常出现的'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及早蓄水防旱显得十分重要。农谚说:“伏天的雨,锅里的米”,这时出现的雷雨,热带风暴或台风带来的降水虽对水稻等作物生长十分有利,但有时也会给棉花、大豆等旱作物及蔬菜造成不利影响。

也有的年份,小暑前后北方冷空气势力仍较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南方暖空气势均力敌,出现锋面雷雨。“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小暑时节的雷雨常是“倒黄梅”的天气信息,预兆雨带还会在长江中下游维持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