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3个生字,学写4个生字,积累词语“弯着腰、阴沉沉、潮湿”等。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好对话中问句和感叹句。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读好对话中问句和感叹句。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导入课题
1、出示天气阴沉沉和电闪雷鸣的图片,让学生说词语或者句子。
2、孩子们看看这图,天就要……板书:要下雨了
3、你们知道下雨前,小动物们会做些什么吗?下面就让我们跟着小白兔一起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吧。
二、检查预习,掌握学情
1、昨天晚上,老师已经布置了大家预习课文,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吧。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1、微信截图,一句带过;2、小组展示)
(1)借助微信视频展示孩子们预习情况,小结字词与句子朗读预习情况;
(2)出示词语,课堂检查孩子们识字情况;
(3)展示预习卡,请同学上台评价完成情况。
三、创设情境,随文识字。
孩子们的预习都很认真,陈老师给你们点赞。大自然的秘密就隐藏在我们的课文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出发吧。你们准备好了吗?
(一)探索秘密第一站:看图说话
1、看图说话:出示图片,说故事里有谁?他在哪?在做什么?
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天阴沉沉的,小白兔直起身子,伸了伸腰。
(1)出示图片,请同学们说说小白兔在干什么。
(2)要点:
小白兔在干什么?——小白兔/在割草。
小白兔在哪里割草?——小白兔/在山坡上/割草。
小白兔怎么样在山坡上割草?——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
(3)随文识字,认识词语:腰、坡、沉、直、伸,提醒“直”的笔画。
(4)学生自己练习一边读一边做动作,请做得好的小组上台
展示。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词语,圈画动物名称。
(1)自己读课文,把课文中出现的小动物名称圈出来。
(2)交流课文中除了小兔子都有哪些小动物。(板书燕子、小鱼、蚂蚁)
(二)探索第二站:我能把问句、感叹句读好。
我刚才仔细观察了一下,我发现孩子们读书都很认真,表情也很丰富,真棒!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出示ppt:
1、小白兔大声喊:“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
燕子边飞边说:“要下雨了,空气很潮湿,虫子的翅膀沾了
小水珠,飞不高。我正忙着捉虫子呢!”
(1)认识“呀”和“呢”,出示句子,让学生填写。(“呀”表示疑问,“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还表示疑问以及确定的'语气。)
(2)读出“大声喊”以及小兔子心中的疑问的样子。
(3)识记“潮湿”,观察偏旁,联系生活说一说还有哪些地方有“潮湿”现象。(瓷砖上冒汗、可以在玻璃上写字、地板湿滑),给潮湿造句。
(4)师生合作读。
2、小白兔跑过去,问:“小鱼,小鱼,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呀?”
小鱼说:“要下雨了,水里闷得很,我们到水面上来透透气。小白兔,你快回家吧,小心淋着雨。”
(1)体会小兔子“跑过去”的心情。(半信半疑)
(2)留意语助词“吧”,表示赞同,推测、命令、请求等语气,请学生联系生活用“吧”说句子。
(3)认读“闷”,请孩子来说说如何记住这个字。观察字形发现与“心”有关,通过溯源了解发现一颗心被关在门内,所以很憋闷。
(4)男女分角色读。
4、朗读对话。出示3段对话。
(1)同桌互读。
(2)男生女生分角色读。
(3)小组里分角色读。
(4)小组上台展示读。
(三)探索第三站:我能把语气词写正确。
1、孩子们真是口才了得,把语气助词“呀吗呢吧”读得很到位(出示四个生字),但不知孩子们是不是能把这几个字写得比读的还好?有没有信心向大家展示你的书法?
2、请孩子们观察四个生字,找出共同点(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口字旁),再观察口字旁的书写位置以及右边字的位置。
3、师提醒口字旁在左边略小,书写在左上格,封口压在横压在横中线上。“呢”重点指导第7笔撇收笔在竖中线,第8笔竖弯钩贴近竖中线起笔。
3、出示课件里的生字书写,按照笔顺书空。
4、请同学在书本上写一写。
5、师随机拍照上传展示学生作品。
(四)探索第四站:感知课文内容,
1、通过童话故事,告诉我们大自然的秘密,这样的文章,我们称为“科普童话”。
2、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要下雨了,燕子、小鱼、蚂蚁会有不同的表现,其实在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动物有预报天气的本领呢。例如蜘蛛预报天气,蜘蛛会赶在下雨前结个竖着的网,因为平挂着的蜘蛛网容易被水冲坏。
四、教师总结学习内容
孩子们,是不是很有趣呢?大自然还有很多秘密,请大家回家去收集更多动物预报天气的秘密,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分享吧。
今天的探索之旅先暂时告一段落,同学们再见。
小学一年级语文《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下雨前会出现“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等自然现象。激发学生观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2、认识1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重音、停顿和不同语气。
教学重、难点:
理解出现燕子低飞、小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这些自然现象的原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动物头饰图片等
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释题导入
1.儿歌激趣。(屏幕出示)
同学们,你们喜欢儿歌吗?(多媒体展示)结合儿歌和画面,你们知道天气将要发生什么变化呢?(生答)
2.读题、释题。
师:“要下雨了”与“下雨了“意思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
师:要下雨了,大自然里会出现哪些有趣的现象呢?小动物们又是怎么知道“要下雨”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8课《要下雨了》。(板书题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
39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圈起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检测读书结果
(1)课文我们读完了,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文中的生字,有勇气接受挑战吗?
我来问你来答方法指名读生字
3.再读课文(指名读)
(1)找出文中出现了几种小动物,用笔圈出来。(教师提问,板贴:小白兔、燕子、鱼、蚂蚁)
三、细读课文,感悟升华
1、分析课文:师:小动物们都说——要下雨了,是真的要下雨了吗?小动物是怎样判断的呢?指名读文,找到小动物们发生变化的原因。
2、能用“因为要下雨了,所以_____的句式说话。(出示)
(补充板书: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小动物们用独特的方式告诉我们——要下雨了。你们想知道下雨前大自然还有哪些现象吗?(课件出示)
4、师:我们要想把课文读的.美就要注意朗读技巧。指导朗读语气助词。
5、分角色朗读。
同学们学得真仔细!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读课文。这样吧,我们全班合作,分角色朗读。一定要认真哦!第一组扮演小白兔、第二组扮演小燕子,第三组扮演小鱼,第四组扮演蚂蚁,老师读白。请大家一边读一边做动作。
6、小组内表演,指名表演。(戴头饰)
四、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a)送给大家一句话。“
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总也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b)结束
希望同学们要热爱自然、留心观察,要像小白兔那样不懂就问,这样你们就会学到更多的知识,越来越聪明!
板书设计:
8要下雨了
燕子图——低飞
小白兔图→小鱼图——游出水面→要下雨了
蚂蚁图——搬家
小学一年级语文《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有趣的科普童话。课文通过“燕子低飞、鱼游水面、蚂蚁搬家”三种现象,介绍了下雨前燕子、小鱼、蚂蚁这些动物的活动特点以及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课文共9个自然段,篇幅较长,但层次清晰。学生可以图文对照读故事,在朗读中了解下雨前动物们的一些活动现象,同时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直、呀”等13个生字,学写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空”的读音,积累词语“弯着腰、阴沉沉的、潮湿、闷得很”等。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在故事情境中分角色朗读,读好对话中问句与感叹句,并联系生活尝试运用。
教学重难点:
1.联系生活或图片理解词语 ,如“坡、伸腰、潮湿”等。
2.读好对话中的问句和感叹句,体会二者的不同并联系生活尝试运用。
教学过程:
教学片断(一)联系生活或图片理解词语
一、理解“阴沉沉的”“坡”“伸腰”的意思。
1.出示句子,读句子:
天阴沉沉的.,小白兔直起身子,伸了伸腰。
2.观察课文插图,结合图片的天气和兔子的动作,说一说什么是“阴沉沉的”?“腰”在哪里?怎么做“伸腰”的动作?
(天上没有阳光,有很多乌云)(学生指出图片中腰的位置,并做动作“弯腰”和“伸腰”两个动作,理解“伸”的意思。)
3.出示山坡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山坡,理解山坡的意思,结合“上坡”“下坡”进行读词。
4.学生读小白兔和燕子的对话,指导朗读,读好句子。
二、理解“潮湿”
1.老师出示“潮湿”一词。引导发现都是“三点水旁”。
2.再说说生活中潮湿天气的具体现象有哪些,进一步理解词语意思。(空气湿度大、地面湿滑、室外物体表面有水珠,室内部分家具上有水珠等)
3.说一说,联系生活,哪些地方容易“潮湿”?(洗手间、池水边、厨房等。)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通过联系生活、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潮湿、伸腰”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情感;同时积累词语,拓展运用,学以致用。
教学片断(二)读好对话中的问句与感叹句
1.以两个标点符号为导入点,介绍问哈和感叹号的使用方法以及带来的语言效果。
2.读好问句
引导学生体会读问句的技巧:
(1)要读出疑问的语调,要有高低起伏。
(2)词与词之间要注意做好停顿。
(3)表示疑问的地方要读重音,如“为什么”“怎么”等。
老师范读:以课文《要下雨了》中的问句为例,学生认真听并模仿读出问句的疑问语气。
学生练习,联系生活,以五个问句进行练习,学生尝试读好问句。
3.读好感叹句
介绍感叹句的作用,学生体会感叹句的作用。
引导学生理解读好感叹句的技巧(先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以课文《要下雨了》中的句子为例,引导学生先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再听老师范读,最后尝试自己模仿来读好感叹句。
(1)我正忙着捉虫子呢!(读出捉虫子的着急之情)
(2)妈妈,妈妈,要下雨了!(读出要下雨的兴奋之情)
(3)你瞧,夏夜多美呀!(读出对夏夜的赞美之情)
4.读好问句和感叹句
小结读好问句和感叹句的要点。
以两组练习引导学生尝试自己把握好读问句和感叹句的技巧来读好句子。
小练习
第一组:
(1)我们一起去爬山吧!
(2)我们一起去爬山好吗?
第二组:
(3)阿姨做的饭真好吃啊!
(4)阿姨做的饭好吃吗
【设计意图】介绍问句和感叹句的不同,让学生体会到读感叹句和问句的不同语气,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和感叹句,并通过生活中的问句和感叹句进行练习,巩固新知。
教学片断(三)学写句子:谁(怎样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1.比较句子
(1) 小白兔割草。(师问:小白兔在干什么?)
(2) 小白兔在山坡上割草。(师问:小白兔在哪割草?)
(3) 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师问:小白兔怎么样在山坡上割草?)
引导学生体会,一个完整的句子是:谁干什么。一个完整具体的句子要写出:谁(怎样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学生读好长句: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
3.学写句子,尝试把句子写具体生动。
我看书。(师问:我干什么?)
我在房间看书。(师问:我在哪看书?)
我认真地在房间看书。(师问:我怎样地在房间看书?)
学生小组练习,尝试自己说句子。全班分享,互评。
【设计意图】一个具体的长句子进行分解,分成三步进行修饰,引导学生认识具体生动的句子。同时,也从扶到放,引导学生有意识去思考怎么把一个简单的句子写得具体生动,从而记住格式:谁(怎样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小学一年级语文《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篇4
一.教材分析
《要下雨了》这是一篇科学童话,他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下雨前的种种自然现象,而且还可以发展学生语言及思维。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习字、词和初步阅读之后,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了解预示下雨前的自然现象。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品德目标: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掌握下雨前的自然现象。
二.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浅显易懂,对话分明,结构大体一致的特点,及聋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方法的总体构想上,我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版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语言描绘及提问、启发、点拨学生。
三.学法
结合聋生的认知特点,我多次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学习课文。
四.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分六个环节)
导入新课前,我采用卡片,让学生开火车认字,组词,说话。这一环节不仅复习了旧知,而且培养了学生及时应用所学知识的.良好习惯。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这一过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那个和谐的童话世界,激发兴趣,将学生引入情景,又能引出本课课题,同时向学生渗透认知现象之间的关系,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初学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教学环节,为了把握学生的心理,吸引调动其多种感官参与,以情景激趣。我首先说了这样几句话:“要下雨了,动物王国的小动物们都忙碌起来了,想知道它们都在干什么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文,一边朗读一边用笔划出文中的小动物。”然后让学生说出找到的小动物,教师按顺序出示图片。这样从整体入手,既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理清了文中的角色条理。
(三)学习课文,了解内容
这一环节的教学主要是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教学中我以情景引导学生,让他们感到自己就是文中的小白兔、小燕子、小鱼、蚂蚁。为了体现师生民主互动合作的教学思想,我也参与扮演其中一个角色,在共同参与情景表演的过程中,教师逐步引导学生体会和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四)分角色扮演,深化体验
这篇课文对话比较多,便于分角色表演,老师为学生创造表演氛围,及制作各个小动物的头饰,让不同角色相互配合。这样既加深了对本课意境的体会,又培养了同学间的团结合作精神。
(五)引导质疑,拓展思维
在本课结尾时,我不失时机的问学生:“这节课你学到了那些知识?你还想知道哪些动物的活动雨天气变化有关?”这些提问既是对本节课的总结,培养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又拓展了知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六)布置作业
我设计的作业是回家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告诉爸爸妈妈,并切问问爸爸妈妈看看下雨前还有那些自然现象。将本堂课教学延伸到家庭教育。不仅使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向家长做了反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不仅书本上可以学习,从老师那可以学习,生活也是个大课堂。
小学一年级语文《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会写“吧、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在有史以来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教学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提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要下雨时的一些自然现象吗?(生自由说)好,今天我们一来看看课文里是怎么说的(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题
1题目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事?
2“下雨了”和“要下雨了”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
三朗读课文认读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的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时不加字不减字,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检查阅读情况:“小老师”领读生字
四观察图画
1课文中有几幅图?
2小白兔在下雨前看到了什么?(边讨论边板书)
五理解课文内容
1哪几自然段的说明下雨第一幅图画内容?(指名读)
2图上画了谁和谁?他们在干什么?
3从课文中你能读出小白兔在干什么?(第一自然段)
A“闷”是什么意思?(空气潮湿或不流通时,引起一些不舒服的感觉,让学生回忆下雨前紧关窗户的感受)板书:天气很闷
B谁能用“——正在————-呢?”这样的句式说话?
4从课文中读出描写小燕子的段落(二三自然段)
A小白兔看见燕子从它头上飞过就大喊(指导朗读)为什么要大喊??
B读小燕子的话
C说燕子低飞的原因:要下雨了翅膀沾了水珠飞不高捉虫子
5是要下雨的吗?小白兔在前面的池子里又看到了什么呢?
朗读4——6自然段
看第二幅图
1“是要下雨了吗?”说明什么意思?(小白兔对燕子的话半信半疑)
2小白兔怎样问小鱼?(跑过去)为什么跑?(对燕子的话半信半疑,想让小鱼证实)
3从哪儿看出小白兔的心情急切?(用了2个小鱼)
4读小鱼回答小兔的话
5从小鱼的'话中你知道他瘟神么游到水面上吗?
6听了小鱼的话小白兔怎么做的?
朗读第7自然段
看第三幅图
1蚂蚁们在干什么?(忙着搬家)
2从大蚂蚁的话里,你们想想:大蚂蚁的早就知道要下雨的消息还是刚知道的?
朗读第8自然段
小白兔从开始的半信半疑到听到小鱼和蚂蚁的话后态度有了转变吗?从那些词语可以看出?
(“连忙挎起篮子往家跑”“加快步子往家跑”“一边跑一边喊”)
看第4幅图齐读最后一段
“大雨真的下起来了”中的“真的”说明什么?
小结拓展:课文通过小白兔和燕子小鱼蚂蚁的对话,讲述了下雨前常见的一些动物的活动现象,你们还知道呢写现象吗?
板书:
小白兔感到很扪
小燕子低飞
16要下雨了小雨游到水面上来
蚂蚁往高处搬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教师出示生字卡,指明抽读,出示生字卡检查读音并组词
二分析字行并记忆
1小组交流用什么方法记忆生字
2说说识字方法
A熟字带生字记忆:池—潮—湿悄—消吃—喊门—闷
B熟字加偏旁:申—伸车—陈华—哗皮—坡害—割
3猜字游戏
三指导书写
1描红找相关笔画
2教师范写
3学生临写
4同桌互评
5展示
四课堂作业
1看偏旁写字
口( )( )( )( )( )
2读句子,加标点
A是要下雨了吗( )
B我正忙着捉虫子呢( )
C天气很闷( )
五拓展
小学一年级语文《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低、为、才”3个生字,理解“田边、为什么、空气、许多、虫子、这样、明白”等词语的意思。
2.会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话。
3.学习课文第2、3段,知道“燕子低飞”这一自然现象,是夏秋季节快要下雨前的征兆。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朗读第1段,说说小鱼为什么都游到水面上来了?
(二)图文对照,讲读第之段
(1)看第2幅图,说说小白兔在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
(2)课文哪几段是在写第2幅图的意思?(第2、3段)
(3)下雨前,燕子为什么飞得这么低?(轻声读第2段,找出有关句子,自己练说。)
(4)指名说燕子为什么飞得那样低呢?用“因为......所以......”说话。教学“为、才”。
(5)虫子为什么飞不高呢?(因为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所以飞不高。)教学“虫”。
(6)虫子翅膀上的小水珠是哪里来的?(因为空气潮湿,所以虫子的翅膀会沾上小水珠。)
(7)空气为什么潮湿?(因为要下雨了,所以空气很潮湿。)
(8)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话。
因为
要下雨了,
所以
空气......
空气很潮湿,
虫子......
虫子......
飞不高。
虫子飞不高
燕子......
(9)指导朗读。
小白兔连忙问的话,要读得响亮些,带有奇怪的语气。燕子的话也要读得响亮些,因为它边飞边说,而且要读得亲切。
(指名读--评议--齐读)
(三)讲读第3段
(1)“哦,原来是这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什么叫“明白”?小白兔明白了什么?你明白了什么?教学“明”。
(3)练习朗读,读出小白兔明白了的语气。
(4)小结。学了课文后我们知道了“鱼出水面”、“燕子低飞”是下雨前的`征兆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四)作业抄写生字:田、低、为、虫、才、明
板书设计33要下雨了
现象原因
水里闷
鱼出水面要下雨了空气潮湿
燕子低飞小虫的翅膀上沾了水珠
虫子飞不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下雨前还有哪些自然现象?扩展学生视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1)抽读生字卡片。
(2)做课堂作业第2题:看拼音写词语。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总结课文,拓宽视野
(1)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平时看到哪些现象天要下雨了?
学说:“鱼出水面,大雨就来,
燕子低飞,快要下雨。”
(2)下雨前的现象很多,除了书上说的两种现象外,你还知道有哪些自然现象?(蜻蜓低飞、石级沾水、蚂蚁搬家、鸡不进窝。羊抢吃青草、黑板出“汗”......)
(3)练习说话:
“下雨前,我看到......就知道天快要下雨了。”
(四)作业
《课堂作业》第2、5、7题。